文/大漠豪情
2022年4月23日,在以“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我国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呼吁更多人走进书籍,形成人人参与阅读、个个坚持阅读、社会推动阅读的浓厚氛围。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们向来崇尚读书,耕读世家就是过去每个家庭孜孜以求的最理想状态,终身学习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其实,世界上但凡先进的民族和发达国家,都有着良好的阅读传统。
在《娱乐至死》中,作者尼尔·波兹曼教授在阐述铅字的力量时提到:在美洲,阅读从来不是上等阶层的特权,人与人之间更不会产生文化贵族。即便是最穷苦的劳工,也会以学者的口吻发表自己对宗教和政治的看法。
读书没有贵贱之分,更不会因身份地位差异而偏袒任何人,但人生的境界却有高低之别。只要愿意读书学习,长期坚持,同样可以光彩照人。
东晋时期的车胤、孙康从小都喜爱读书,因家徒四壁,连点灯用油都买不起。为了便于夜间读书,车胤捕捉萤火虫装进纱布袋,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日复一日,学识与日俱增,官至礼部尚书。
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即使三九寒天也从未中断,水滴石穿、学有所成,终于成为极具威名的御史大夫。这就是典故“囊萤映雪”的由来,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可见,读书多少对人生境界的高低至关重要。一个目不识丁的素人和学界泰斗所具有的智慧是不言而喻的,走过的人生路径也会截然不同,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天壤之别。
林纾曾说:“用功学习虽是苦事,但如同四更起早,冒着黑夜向前走,会越走越光明;好游玩虽是乐事,却如同傍晚出门,趁黄昏走,会越走越黑暗”。
读书虽然枯燥,但可以使人不断变得高贵,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和走向;游玩的确开心,可终归是短暂的,适度放松即可。
读书越多,人生境界就越高,格局就会更大,视野就会更加广阔。在建设学习型书香社会的当下,更为全民阅读创造了许多便利条件。
我们应当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人生一定会在书山的顶峰上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遇到更加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