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九,虽然看手机说今天是天公玉皇大帝的生日,是最大的日子,可人间却是缺少点气氛。自己这么一想,反到觉得人有点意思,你看初五迎财神,再看看每年财神爷过生日那一天,鞭炮齐鸣,烟花缭绕,好不热闹!而作为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的诞辰,今天,人们真的是颇有点镇定呀。
话又说回来,不过是祖辈留下来的习俗。活了半辈子了,不看手机,我也还真不懂。年年都过得糊里糊涂的。
老话说得好,不出正月都是年,不过现在的年味真的没那么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前,从进腊月二十三,至少到正月十五,年的氛围感始终都很浓。吃、喝、穿、玩,连串门的节奏都很紧凑。现在看,不到二十七、八没有年的意思,过了初五,年就像过完了,初六、初七、初八多数参加的都是寿宴。
这年过完了,熟人见面,说累的人也不在少数。说心里话,虽然家人团聚是高兴的事,但是,也挺闹人的。有的说,没的也说,有的笑,没的也哈哈大笑,可真是任谁看了都是一个喜庆。乐呵乐呵也行,我就想不明白,不就是过了旧年迎新年吗,怎么就那么不冷静,贴贴对联,放放烟花爆竹,家人团聚吃点喝点,打打扑克、麻将,给小朋友们包个小红包都可以,怎么非要大包小包的互相送礼?怎么非要跟猜谜似的互相给红包?怎么非要做一桌子几天都吃不完的饭菜?怎么非要跟逞疯似的放那么多的烟花?真就是浪费,浪费钱,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能不累吗?更可气的是,有人把串门当成负担:买啥呢?买多少钱的合适呢?用不用给红包呢?给多少呢?用不用请吃饭呢…甚至大过年的,有的俩口子因为串门拿多拿少争吵翻脸。在我看来,真的很少是真心实意的拜年!就说昨天,三个女顾客进店买礼品,其中一个年龄五十多岁的妇女从兜里拿出200元钱给一个三十多岁妇女,俩人推来让去的。我一直微笑着注视着年轻的妇女的表情,“俩侄女不偏不向,每人200……,你多大了在大姑眼里都是小孩。”哎,真的是这样的吗?我觉得不是。过年了,日子富裕了,欢欢喜喜辞旧庆新没毛病,可我们为什么要把年过的如此世故?非要把亲情处成人情呢?!那些动辄就给小孩一千两千大红包的,我真的不懂,有什么意义吗?大过年的,是哄孩子乐呵,还是大人之间的人情世故呢?我女儿17岁了,虽然她收到红包回家后放在一旁,看都不看,但我知道,她不会真的在意这里面有多少钱,哪个红包是谁给的,她甚至都不会记得,而我,当然,也不好意思跟孩子沟通这些,只要她不乱花就行。早起,扔掉了一箱子的火龙果,谁花的钱都心疼!
哎!什么时候能冷静点,不捉妖,不累人的过个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