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朋友:
大家好!
今天能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我深感荣幸。
在⽇常学习、⼯作或⽣活中,说到作⽂,⼤家肯定都不陌⽣吧,借助作⽂可以宣泄⼼中的情感,调节⾃⼰的⼼情。那么如何知道学生作文?下面借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遵照课标,准确定标”
“作⽂难教”,难在何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感觉学生的作文教学很难,学生不会写或者害怕写。原⽣通过多次课堂观察发现有两个问题:⼀是学情不明,⼆是教学不得法。
学情不明的表现是教学要求过⾼,脱离学⽣学习作⽂的实际。教学不得法的表现是很多⽼师的教学仍然是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主”“顺教⽽教”,还需要从改变教学观念做起,改⾰⾃⼰的教学,做到“以学为主”“顺学⽽教”。
⽼师们普遍存在课标意识不强、教学⽬标不清楚的问题。其表现是:
1、认识上,课程定位不准,⽬标“越位”(要求过⾼)。很多⽼师不清楚作⽂教学⽬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分不清低段写话和中⾼段的习作,⼩学阶段习作和初中学段写作的教学要求,甚⾄把⼀般写作要求混同于⼩学⽣要学习的要求。把习作当成了⼀般的作⽂,把⼀般写作⽅法当做了⼩学⽣要学习的写作⽅法。
2、在技术上,不会设定符合课标精神和学⽣实际的教学⽬标。不能独⽴设置符合学⽣学习实际的教学⽬标。教学⽬标内容不准确,⽬标表述不恰当。
3、在实施上,⽬标意识不强,不会导教、导学、导评。
案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单元“语⽂园地⼆·习作”这样说:
我们⾝边有许多熟悉的⼈,他们⾝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的⼀件事。先想⼀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
⼀位⽼师预设了这样的教学⽬标:
①写清熟悉的⼈的⼀件事,明确熟悉的⼈有哪些。
②初步学会观察熟悉的⼈⾝上最突出的特点,通过典型事例,体现这个⼈物的性格特点,努⼒做到语句通顺,⽤词得当。
③在写事的过程中,指导学⽣⼤体写清⼈物的动作、语⾔、神态及⼼理活动,将事情写具体。
三年级学⽣最需要的是学习最基础的写法。这次作⽂要求“写熟悉的⼈的⼀件事”,⾸先就选好要写的⼈的事情,按⼀定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做到语句通顺。这位⽼师⼀看到“写熟悉的⼈”,就误以为是学习写⼈的作⽂,就按⾃⼰习惯了的认识确定教学⽬标,教给学⽣选取“典型事例”,写出“性格特点”还有“⼈物的动作、语⾔、神态及⼼理活动”,做到“内容具体”。课标规定的的中年级习作重点⽬标“乐于书⾯表达”和“不拘形式地”“写清楚”都被⽼师忽视了,课本提⽰的写作过程和交流互评也都没有写进去,⽽交流互评恰恰是课标提出的第⼆学段的⼀个习作⽬标。
这种情况就是教学⽬标“越位”的现象。“越位”就是超越课标精神和学⽣最近发展区,提出过⾼的⽬标要求。
案例二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写话《 我的好朋友 》这样说:照样子,写一写你的好朋友。像大家介绍一下,她(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给出的范例:张池,他掉了一颗门牙。他的脸圆圆的,笑起来有个小酒窝。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我们经常一起打乒乓球。
提示:我要注意观察字的每一个字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写字的时候,我能做到姿势正确,字也写得更端正了。
一个老师教学时预设了这样的活动任务
一 照样子,写一写你的一个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他(她)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干什么?
(张弛)是我的好朋友。
我的好朋友是( )。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 )。
我的好朋友是张弛,他是一个(漂亮又可爱的女孩,今年六岁了。)
仔细观察你的朋友,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说一说自己的朋友。
任务二 :
1 和对子说一说你的朋友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2说的同学说清楚,听的同学认真听。然后推选说得好的,再展示给同学。
我们天天一起———
我们平时一起————,一起 ———,一起 ————。
本学期是二年级下学期,是二年级过渡到三年级阶段。如果老师要求学生只写清楚我的朋友是谁,长得怎么样 ,经常一起做什么?回答清楚这三个问题来组织教学的话,让本次的写话又回到了原点。因为在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在引导学生写话时,也是这样的引导。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再引导学生写话,就要训练学生从一句话写清楚一个内容到句群的训练。
这种情况就是教学⽬标“缺位”的现象。“缺位”就是没达到课标精神和学⽣最近发展区已经超出了这个水平,提出过低的⽬标要求。“缺位”就是缺少了课标规定的不可缺失的教学⽬标。
针对这样的普遍现象,硒都民族实验小学自2020年以来,在每学期的集中展示课中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规定一年级语文教研组每学期汇报课型为识字课。二年级语文教研组每学期展示课型为写话课。三到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实行抽签的方式决定本教研组汇报的课型(古文 、诗词、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每次展示课都会有这六种不同的课型呈现。这样,每个学期尽管抽到的是同一种课型,但是在研究学老师们在磨课过程中,对本年段(或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分析成了老师们研究的重点。如果在上学期和下学期都抽到同样的课型,老师们也会深入思考,同样的课型,要上出不一样的效果,首先得了解本阶段学生的水平在什么位置。所以,对于学生起点的研究和上课后应该到达的地方才是老师备课研究的核心任务。
二 创意写作:从心出发,驶向无限可能
小学创意写作,是打开一扇看世界的新门,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是一场盛大的情感与思想的旅行,是通过语言来思考、澄清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在熟视无睹的习惯中,学会发现清晨染上红光的地平线,是用太阳花、微笑和七颗星星的夜晚交换一本薄薄的诗集。
(1)超越常识,在示范中唤醒写作的“激情”。鼓励儿童的幻想,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对儿童幻想的压制,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鼓励儿童说自己的语言,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庄子有云:天地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理而不说。学生写作亦如此,他们的写作激情等待教师的发现和唤醒--唤醒知识积累,唤醒主体意识,唤醒情感体验,唤醒表达欲望,唤醒思维活力。
(2)超越常道,在阅读中寻找写作的“魔法”。打通读写的通道,改变“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习惯,重视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在教学中做到既关注文本内容,又要关注语言形式。写作就如农人种地,播下去的种子,必须有几个季节的孕育才可能结出果实,不要渴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真正的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有一颗老农种地的耐心。
(3)超越常规,在放手中实现写作的“解放”。一要放松,不要把作文教学搞得那么累,那么深奥。要让儿童快乐起来,要让他们觉得作文是好玩的。二要放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是不一样的:儿童说,世界是由100组成的,100双手,100个念头,100种语言。教师要走进儿童的心灵,要像美术老师一样,乐于让孩子涂鸦。三要放开,有什么,就写什么,不要犯“期望过切”的毛病。
(4)超越常态,在意外中捕捉写作的“契机”。在写作方面,直觉思维就表现为写
在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聚焦学段目标 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重于“技能”
(一)写作的第一能力是什么
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作文能力。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能力的消解与重构,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马正平教授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作文意志”则是第二重要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对“作文兴趣”视而不见,不一定是把老话忘得一千二净,而是“兴趣”这玩意,关乎人心,看不见、摸不着,拿它没办法。写作意志啊,写作人格啊,哪个都不好弄,只好把作文教学的重心,移到排在第四位的“写作技能”上。然而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有了内在的动力,再讲理念、方法,那才管用。作文技能,要在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效激活后,想表达又不能表达好,技能恰到好处地上去,那才有效。
比如
(二)从写作兴趣到写作意志
学生光有一时的写作兴趣,不够,还要有长久的“写”的意志。学生持久的“写”的兴趣,要老师组织,要老师激励,要老师引导。让您的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它所需要的一系列的组织、引导、激励,本身就是作文教学,而且是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学。
(三)学生对“写”本身有兴趣
人学会了某个技能,大多有用的欲望。世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更叫人离不开“写”。学生喜欢写短信,喜欢扎QQ,喜欢用文字海阔天空地神侃胡聊,这不就是用文字来表达、用文字来交流吗?这不就是新课程标准所说的“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吗?这一代学生在“写”的包裹、渗透和滋养中成长。他们有“写”的欲求。但学生不喜欢写作,怕学作文,这是怎么回事?
(四)学生“写”的兴趣怎么消失的
我们都知道,陪领导吃饭是一项工作,很累的工作。你想啊,一边陪领导吃饭,一边得无话找话,你明明没有什么话说,偏偏要找话,偏偏不能让饭桌冷场。说了话,得看领导的反应,及时调整,顺领导的口味,博领导的欢心。这饭,确实比工作“累”。很多学生的写作状态,跟陪领导吃饭、无话找话的境况差不多。——学生说的不是自己的话,不是说自己想说的话,不是用自己习惯的说话方式来说话。他得看作文要求,他得看老师的喜好,他得考虑这要求、那要求,哪顾得上说自己内心里沸腾的话。拿起笔来就丢下真实的自我,无话找话,“找”的还必须是别人爱听的,您会爱上这种说话方式吗?
当说话成为一种猜度,一种迎合,一种曲意附和,那就累了,人生最大的“累”,莫过于心累。心都累了,怎么可能有兴趣呢?我们要想出一套法子,学生在“法子”里,想写,愿写,乐写。那是最好的作文教学。
有什么好的法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读,有的老师张贴在墙上,有的老师办“班级作文博客”。我借鉴了管老师的方法,办“班级作文周报”。“班报”。比起作文墙的张贴,它能让人随时随地看,不只班上的同学,爸爸妈妈、亲朋好友都能看;比起班级博客,它便捷,随身携带,随时携带。“报”的周期短,更替快,利于刺激学生的作文欲望。况且,人对纸质的传媒,至今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二、如何激发并维持写作兴趣?
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想发表,想交流,想到发表的平台上对话,兴趣被点燃了,然而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一两个月,周报的新鲜感消失,这份动力就会削弱,怎么办?为此,我借鉴了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方略。现阶段我正在施行第一阶段的动力系统教学方略——“等级评奖”。
第一阶段:“等级评奖”。
学生每发表一篇,就发“用稿通知单”一张。“用稿通知单”用A4红纸制作,纸张上印激励的话。(展示用稿通知单,电子版和纸张版)获得2张“用稿通知单”,授予“作文宝贝”称号;再发表4篇,授予“作文王子”或“作文公主”称号;再发表6篇,授予“班级作家”称号。之后,是“班级诺贝尔文学奖”,要获得这个奖,需在周报上出两三个“小作家专栏”。获得“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的同学,有资格出版“个人专刊”。荣誉称号,可以由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喜好而定。
“等级评奖”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教学细节,教学的力量其实就来自于教学细节。
第一次出版要“煽情”。出版班级作文周报,实际上是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练习写作的场景与状态。教师要做好第一期班级作文周报的投稿动员工作,充分造势,煽起学生激情,使之跃跃欲试。
第一次选稿要“偏心”。主要是偏向于作文中等生和困难生,中等生是个接口,能使比他们厉害的人产生不服气的心理:他行,我怎么不行?第一次选稿要有学困生的作文,使学困生们感受到“我也行”。
第一次发用稿通知单要隆。让学生在掌声中上讲台,掌声中回座位,感受作文给他们带来的尊严和自豪。我常用数码相机把这些场面拍下来,(展示学生照片)这同样是一笔童年的财富。形式的隆重会使学生更看重写作。当学生把写作与尊严、自豪联系在一起时,写作的动力才能持久。
第一次授称号要少。第一批获“作文宝贝”称号的人不宜多,让学生产生神圣感,觉得这是一项值得为之努力也需要努力的荣誉。
第一次示范要到位。第一周的“每日简评”和“每周一稿”建议和学生一起写,并把自己写的“每日简评”读给学生听。
第二阶段:“积分活动”。
所谓“积分活动”,就是学生在《周报》上发表一篇作文,就获得一张相应的积分单(展示积分单,电子版和纸张版),如学生发表的作文计300字,获得300分的积分。积分单,也用彩色纸制作,印上下面的话:
祝贺您在第()期作文周报上发表《》,据统计,您的这篇获得()分的积分。期待着您再次写出精彩之作,祝您在下一次获得更多的积分!
“积分活动”有以下规则:
(1)基分。即学生发表习作的字数所得的相应的分。
(2)扣分。每期《周报》出版后,有四人小组对报上的作文进行评审——四人小组是按顺序轮的,发现一个错别字、错标点,从基分中扣去10分;发现一个病句,扣去20分;发现一个交代不清或前后矛盾之类的问题,视情况扣去50—100分。扣下的分数,奖给四人小组。这样大家的修改热情会被调动起来。
第三阶段:“‘稿费’活动”。
如果说发表是“精神”刺激的话,那么稿费就是“物质”刺激。发给学生的“稿费”不是真“钱”,而是在一张名片纸上敲上“《周报》第期稿费元角”字样的章,以此模拟稿费单。“稿费单”有什么用?可以换奖品,奖品视学生的喜好而定,甚至可以用来买版面,发表自己的。
凡是在周报上发表的学生均可以参加一周一次的抽奖(展示电子版抽奖幻灯片),奖品有优先卡、演出卡、学生照片、本子、免写卡、作业券等。作业券怎么用?比如学生忘记带作业回校,用一张作业券,就可以推迟交作业的时间并免去老师的批评和惩罚(展示奖品),奖品视学生的喜好和需要而定,可以随时间而有所变化。
“作文教学方略”之“助力系统”
“动力系统”只是个大架构,需要一些灵活多样的点子来推波助澜,这些点子可以称为“我的作文教学方略”之“助力系统”。
第一,佳句精选。作文困难生的作文整体来看不如人意,里面却也常有一两句话写得不错。为此推出新栏目——“佳句精选”,专门刊发学生的佳句。“佳句精选”能够让更多学生的名字出现在周报上,使他们得到鼓励。
第二,心语港湾。即学生在上面写祝福的话,比如祝福同学、爸爸妈妈的生日,祝福某同学发表、获得奖励。也可以在“心语港湾”上说道歉的话,与朋友伙伴难免有疙瘩,与爸爸妈妈难免有摩擦,有些话当面不好说,那么,把这一切交给班级作文周报吧。
第三,话题辩论。班级作文周报使文字有了一个实现交流、交际功能的舞台,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字的现实功能,“话题辩论”,则是进一步发挥文字的交际功能、作文周报的舞台功能。“话题”最好选择一些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两难”话题。如:同桌,自选好还是老师安排好;流行歌曲进课堂,该,不该;网络游戏,好,不好;和伙伴怄气,该不该先低头求和……
第四,想象接力。学生展开想象,一个接一个地写,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
第五,优先卡。“优先刊用卡”,简称“优先卡”,顾名思义,学生在投稿的时候上“优先刊用”,同等质量优先刊用。
第六,希望之星。一般每月推出一位作文“希望之星”。被选中的同学上了“希望之星”,一月里将连续发表3至4篇,“一炮打红”。就三年整体设计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成为“希望之星”栏目的“新星”。“新星”多挑选中后等学生。中后等学生的成功,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大石块,波澜向着四周扩散。
第七,出专刊。除了为班级小作家推出“个人专刊”,我们还有以下“专刊”:“假期专刊”“月末增刊”“新年专刊”等。
第八,装帧大赛。学生每天写“每日简评”,每周写“每周一稿”。期末前,举办“‘我的书’装帧设计大赛”,评比“最美的书”“最厚的书”“最有创意的书”“最佳前言奖”和“最佳封面设计奖”。
“作文教学方略”之“保障系统”
最后再说说作文方略的“保障系统”。中国最年轻的专栏作家蒋方舟的母亲、作家尚爱兰说:“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截瘫者,他的文学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别人才可以存活,等于是一个高度迟钝者,到处都是食品,根本就看不到哪一种是可以吃的,要别人指定了才知道吃。”“我的作文教学革命”里的“保障系统”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拥有“发现”的眼睛。——这主要依托“每日简评”。
“每日简评”,要求学生每天用几句话简要记一件事儿。招术虽小,作用却大。我们都有这类生活经验,五天前花掉的钱,五天后怎么也想不出用在哪儿了。当时若记上几个字,一看到这几个字,不仅知道了花费在哪里,而且知道怎么花费的,那天消费的情形也历历在目。“每日简评”是模糊记忆中的一个线头,有了这线头,人就有了一条走向记忆的绿色通道,能够随时提取储存在脑海中的生命印记。
“每日简评”由三个部分组成:(1)日期、天气和心情指数。“心情指数”,即学生在记录这个事件时的心情。学生根据当时的心情,标上表示生气、高兴、烦恼、哭泣的人物简笔头像。(2)题目。要给素材起题目,这对发展学生的拟题能力有好处。拟题能力是一个很重要、很现实的写作能力。若能配合黑板报开个“好标题集锦”栏目,每日上墙更换,相互比赛,相互学习、借鉴,更好。(3)记叙或描写所积累素材。素材可以有两类写法,一是简要记叙事件的全过程,相当于概括全文;二是详写事件中的某个细节。
学生初次接触写“每日简评”,随意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放开他们思维的手脚,打消他们记载的顾虑。在此基础上,又适当收一下,处于收收放放、放放收收的调节状态。“收”的类型有:全收型,本周的“每日简评”的主题由老师定,同学都写这个话题。半收型,由学生自己确定本周“简评”主题,但都有一个连续观察、体验的对象与话题。活动型,以“保护一个蛋”为例,一周里,学生每天都带一个生鸡蛋在口袋里,“每日简评”记录护蛋的情况,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伙伴的。“收”的话题诸如:“女生眼中的男生”“男生眼中的女生”“话说苏老师”“老师发脾气”“咱们班的课前准备情况”“调皮鬼的调皮事”“咱们班的作业拖拉王”“每天烦恼一点点””……
除了“每日简评”,“保障系统”还有两个支撑性的活动“作文活动日”“作文活动课”。
“作文活动日”,定于每周一,它是“作文教学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作文训练最重要的基点。这一天,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1)修改活动。周一第一节语文课,四人小组相互阅读、修改伙伴的习作。伙伴阅读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写下推荐语:这篇好在哪里,为什么要推荐它发表在班级作文周报上、推荐语要签名。被推荐的学生习作录用了,发表了,小作者可以选用一条伙伴的推荐语附在后面发表,待遇等同“佳句精选”。
(2)作文活动课。主要有以下环节:第1个环节“让我呼喊你的名字”,大家齐声高呼这期周报上发表的作文的题目和小作者姓名。第2个环节“佳作真精彩,看看又是谁”,揭晓上一期的佳作,看看哪些同学榜上有名;之后同学选本期周报上的佳作。第3个环节“你有才我有运,才运大抽奖”,进行“才运大抽奖”。第4个环节“佳作齐欣赏”,邀请部分被评为“上期佳作”的同学朗读“佳作”,教师一旁做点评。第5个环节“走进大本营,练好真本领”,此环节是一个作文技能训练。每次的训练点,一定要与学生发表在周报上的作文的精彩之处挂起钩来,也就是与“佳作赏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么多环节有时候一节课完成不了,可以分两节课。
(3)发布用稿消息。下午放学前,宣布本周班级作文周报录用的稿件,宣布完毕,也可请人选的同学代表做一分钟即兴发言,这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又增强学生发表作文的荣誉感。
我是从今年春天才从伍老师那里得知管老师的作文教学系列书籍,开始阅读,本学期才开始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方案,借鉴操作,出了几期周报。(展示本班周报,电子版和纸张版)
说实话,出周报,会比从前忙不少,但在实践中,看到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激发,自觉自发地写,渴望发表,那是在兴趣之下的写作,作为老师,由衷地感到高兴。
其实,管老师的作文主张一共有九条,“兴趣”重于“技能”是第一个主张,与大家分享一下,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找书来看看。第斯多惠说:“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等级评奖”“积分活动”“‘稿费’活动”不断地点燃、维护、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主张一、“兴趣”重于“技能”
主张二、“生活”重于“生成”
主张三、“发现”重于“观察”
主张四、“讲评”重于“指导”
主张五、“多改”重于“多写”
主张六、“真实”重于“虚构”
主张七、“文心”重于“文字”
主张八、“课外”重于“课内”
主张九、“写作”重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