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工坊的工作这周就要开展,比我想象的快了很多。
在钉钉上先学习,了解营养学知识,人体消化道等,更重要的是了解改怎么上课。
食育属劳动教育的范畴。到底小学生的劳动课该怎么上?学校开展劳动课的意义是什么?我在学习中找到了答案。
学校开展食育劳动课,核心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饮食认知、掌握基础生活技能,同时培育劳动精神与责任感,实现“以食育人”的综合教育目标。
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 建立健康饮食观念:通过学习食材知识、营养搭配、食品安全等内容,帮助学生辨别健康与不健康食物,纠正挑食、偏食等习惯,从源头树立科学的饮食观,为终身健康打下基础。
2. 掌握实用生活技能:从食材处理(洗菜、切菜)到简单烹饪(煮粥、炒菜),再到餐桌礼仪、餐后整理,学生能掌握独立生活所需的基础饮食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家庭的依赖。
3. 培育劳动精神与感恩意识:参与种植、采摘(如校园小菜园)、烹饪等劳动过程,学生能直观感受“食物从土地到餐桌”的不易,理解劳动的价值,进而学会珍惜粮食、感恩劳动者(农民、厨师等),培养责任感与同理心。
课堂教学只要依据这一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去思考。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