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婵宝因受伤没有训练,体重明显增加。有人在网上说,她有家族易胖体质:母亲、兄妹体型偏胖,遗传因素增肌减脂难度远超同龄选手。
真的是这样的吗?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全红婵在发布训练照(配文“刚刚(累)”),照片中她脸颊通红、训练服被汗水浸透,腰腹赘肉明显减少,马甲线重现,小腿线条紧实,整体身形接近东京奥运时期的轻盈状态。
婵宝快速变瘦的背后,是每日6小时专项训练:
包括核心力量强化(平板支撑、鸟式伸展)、水中动作重建、跑步机训练。)
婵宝的逆袭是对那些“肥胖宿命论”最好的回击,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所谓肥胖是遗传的,只不过是一些人为自己的身材走样找个合理的借口罢了。
就像我们单位有一位40多岁的女医生,她常指着自己的肚子说:“哎呀!我这身材减不了的,这是遗传我妈妈的。”
可作为旁观者的我,看到的确是:
她从来没运动过,而且每天吃饱饭就久坐不动,加上她毫无节制的饮食习惯。
而她把自己肥胖的原因,简单粗暴地归咎为遗传。
医学研究证实,肥胖具有遗传易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改变!它仅意味着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而非放弃的理由。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规律的运动锻炼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完全有可能塑造并维持苗条健康的体态。
任何时候,都要将身材的主导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而非推诿给“基因”,这才是真正的自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