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大家忙的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连上午坐地铁上班都要奔跑,能够挤上地铁算是一种胜利,在车上打个盹,是一种享受。曾经的教育,让我们只要努力就会有好的回报,然而现实并不是如此,越长大越烦心。有的人觉得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有的人开始怀疑命运的不公平,有的人开始麻木,有的人得了抑郁症。
我们原以为,向西方人学习了自由,拿到了N种技能证书,我们就可以混出不一样的人生。最后,我们会发现,除了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外,生活条件依然无法改变。曾经怀疑老板的能力,但是他赚到了钱,等你学到了相同的技术,甚至比他技能更高,学历更好,可惜得不到他的业务。我们从农村努力学习考入大学,增加了知识和文凭,一毕业才发现,什么都不会。再努力在社会大学学习几年吧,好歹工资还可以吧,才发现农村邻家二狗子小学毕业,儿子已经上初中了,人家已经是包工头,买了车还买了房。顶着白领的头衔,缴了房租和各种开销,甚至连一辆车都买不起。
这不,慢慢被时间磨成了大龄甚至超级大龄男女青年。出去约个对象吧,还被对方各种打击,开口就你买车买房了吗?你怎么长的那么老气,你皮肤怎么那么差劲,你真丑。或许,只能回味和遗憾以前在高中没有抓住恋爱的机会,或者是在大学没有向喜欢的人表白。曾经纯洁的爱情,放在几年的工作经验中变成了麻木的交易。
禁不住会在一个人忧郁失眠的时候想,为什么我几年的工作经验不值钱?为什么我的上司比我还年轻几岁?为什么我的工资无法有积蓄?为什么我没有遇到自己的贵人?为什么客户不选择我?为何自己的坦诚,却被人家当傻子一样的骗?为什么付出的真心,换到的是伤心?诸如太多的不明白…..
我以前差点就相信了西方人的那一套处事方式,觉得任何事有原则就是好,有话就直说。最后的结果是,被周围人当成异类而孤立起来。当然,也有一些所谓油腔滑调的人,觉得自己很会处事,结果又走入另外一个极端。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国学,当时是抱着好奇的心态。等真正的接触过后才发现,原来古代人读书从幼儿启蒙阶段不是学习什么科学技术,而是学习如何做人的道理。有的人笑话中庸是封建思想,其实看过之后,想到了一个比喻,在高速路上的车,如果偏离了自己的道,最终就是一个悲剧。
我们基本脱离了自己的文化和在这个环境下的处事哲学,拿着外种人的习惯硬生生的往自己人身上套,对于自己民族的习惯无从认真去了解和思考,最后看着国外的月亮就是圆。我们喜欢道听途说,从来不去考证源头。所以才会否定自己的好东西,有多少人还把佛陀当成神一样去膜拜,有多少人直到现在还把佛经当成迷信在对待,有多少人会认真去看佛陀的纪录,他也是病死掉的。而诸如金刚经是告诉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困惑的。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类变得越来越贪婪和纠结。会发财的能手很多,会专营的人物也不少,但最后发现,他们都是一个个悲剧和后人的笑柄而已,离做人处事还差的十万八千里。在儒家思想体系里,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不同级别和发展目标节点,在文言文枯燥难懂的断层下,很多经典是难于明白的,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就更难于花费时间去修心啦。
而这本被奉为修养人生、处世、处世的经典《菜根谭》,他清楚的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困惑如何解决。一个会做人,能够赢得更多朋友的帮助,能够获得上下级的认可,也能够得到客户的信任。表面上看,我们一直以为是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不然,本质上是我们的内心认知,把道理搞明白了,外在的行为自然顺畅。就拿近现代历史上的牛人来说吧,晚清重臣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没有领会做人的道理,结果到处碰壁,即便在战场上也是败仗连连,气的自己都跳河自杀。后来,他看过《菜根谭》,认真领悟后,事事都顺利。就连他的学生李鸿章,也是学习了之后,顿时心开,在官场上混的游刃有余。
推荐这部书,站在我的角度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他里面有注解,对于文言文阅读有障碍的朋友,多了些理解的方便,当然最好还是结合原著内容看,毕竟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还是在原著里面;其次,这套书既可以作为增加为人处世的随身教程,又可以作为家里的摆设收藏。当然,好书还必须遇到有缘人,喜欢大家可以分享心得,进行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