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
今天女儿又给我介绍了一本书――《解忧杂货店》,女儿说:“书里写的比电影里演的好,特别是每封信的内容,每个人物的关联写得细腻,强烈建议你看一看,全是满满的正能量。”女儿说服了我,从早晨一直趴在床上读到下午,自己深深沉浸在这本书玄幻的情境里。所有人的烦恼其实在自己的心中早有答案,写信解忧只是为了更能看透自己的内心,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与鼓励。所有人的梦想也伴随着烦恼,通过一步步的坚持与努力,终于实现。在帮助他人实现梦想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着自己。
阅读中
读完闲书后,我马上投入到自己的专业书籍阅读中。恰巧的是,内心强烈地感觉这篇文章与女儿介绍的书在某处存在着关联,但又说不清道不明,希望在边读边写中,逐渐明晰这份感触。
李教授撰写的这篇文章针对当下乡村班主任群体面对着“无希望”的生态问题,通过复杂性理论视角,结合“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微信群一位乡村班主任的发展案例,让所有乡村班主任看到“无希望”中的“希望”,并指出这份新的希望来自榜样,来自发现,来自自我。
李教授在“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微信群里一直引领我们探寻乡村的独特价值,引领我们向专业的方向发展。我能成为微信群中的一员,一直是我的幸运。结合李教授文章的框架,分析自己怎样从“无希望”中看到“希望”,怎样在“希望”中实现自己专业成长?
一、我看不到的“希望”
在李教授例举的问卷信息中,对比各位老师的反馈,我总结了关于自己面临的一些问题:
1.乡村留守儿童多已是普遍现象,其中单亲留守儿童更值得关注,亲子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大,不自信。
2.乡村家长沟通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家长并不是不愿配合班主任工作,只是他们不知如何做才好。特别要关注隔代家长的沟通问题,他们对活动开展没有积极参与意识,还不会使用现代网络技术,导致班主任无法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让他们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对家校沟通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
3.缺乏专业理论指导,一直在无方向地摸索,实践,导致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出现偏颇,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乡村教育理念。
4.三位教师的反馈信息中提到班额大的问题,教学任务重,管理有难度,不利于开展集体活动,担心兼顾不到每位学生。在我的身上没有这些问题,但本班的班额实在太小,三五个孩子的班级同样也不利于开展集体活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活动策划缺乏多向思考,表演课本剧也要一人多角色,根本无法完全演绎出活灵活现的剧情。
这些现实问题曾经一度泯灭我初登教育岗位时的激情,同许多乡村班主任一样,一直想逃离乡村,特别是学生人数的锐减,课堂上,失去叽叽喳喳的声音,总是静悄悄的, 怎么提问都无法碰撞出火花,讲课的兴致去了一大半。孩子的玩伴太少,缺少交往的对象,生活过于单调。这让我感到乡村教育的衰败,自己工作的“无希望”。
二、感恩相遇,才有了希望
李教授指出:面对以上这些生态性的困境,希望之光有待发现。光,有的来自国家政策,有的来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的来自乡村班主任潜力的实现与人性力量的表达。看到小太阳老师专业发展的案例,想到了自己。自入群后,自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深入阅读专业书籍,主动结合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特别是关于开发利用乡村自然资源的主题活动;开始总结反思,并结合所做的探索尝试活动,学习写论文,不断掌握论文写作格式及写作方法;开始向各刊物投稿,曾有三篇论文发表,这是我从教以来未曾有过的体验;开始走上区、市、省的舞台进行发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切的种种,是我这样一位普通乡村班主任的经历。这一束希望之光来自微信群教授、博士、编辑等专业人士的引领与指导,来自优秀班主任的鼓励和帮助。感恩遇见,才让我看到了“希望”。
三、在希望中成就自我
“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学校、地区,都需要能看到希望、保持希望、在不断实现中生成新希望。”看到希望并保持希望再生成新希望,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希望来自榜样。我的榜样就是微信群优秀的乡村班主任们,每天阅读他们的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感受他们对乡村教育的真心投入与执着追求,时常激励我继续努力成长。同时自己身边优秀的班主任也时常影响着我,他们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我敬佩不已。
希望来自发现。理性地思考,认真地判断,是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之希望的理性源泉。善于发现乡村教育的独特,利用乡村丰富资源融入班级管理,融入学科教学,融入生命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自己一定要有一双慧眼,随时随地抓住身边的教育契机,提升自身教育敏感度。
希望来自自我。如果没有积极的自我观、世界观,没有积极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再好的支持系统也不会自动产生希望,不会给人以希望感。只有自己内心真正地觉醒,精神上的自立自强,才会积极主动寻求发展,才会产生希望。在一步步实现希望的过程中,完成各种挑战,突破重重困境,取得进展时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激励自己再一次生成新的希望,在不断实现希望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阅读后
我为何会觉得这篇文章与《解忧杂货店》有所关联?其一,与梦想相关,有梦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实现过程中的烦恼。其二,努力奋斗的意念,坚持下去的执着,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还是李教授所代表的高校专家,以及所有正在付诸行动的乡村班主任都在意念与执着中前行着。虽然我们有过无奈、有过挣扎,但我们坚持同行,因为我们有希望,去创造诗意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