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每一位儒家知识分子最终都要推行政统,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个过程中,君臣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很多儒家知识分子所关注的,若君臣关系不好,想要治国平天下就很难做到,倘若君臣关系很好,那么就证明自己的理想很快就可以实现,当然前提就是有一个善于用人的皇帝。
好的君臣关系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就单讲一下在作战之中的君臣,在鲁庄公在位的时候,有一个很著名的战争,叫做长勺之战,这场战争之所以以弱胜强,就是因为鲁庄公礼贤下士,能从善如流,在众多大臣之中选择了一个从未听闻过的布衣曹刿的建议,能够识别人才。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种,比如邹忌以闺房这样的小事说出了统治国家的大道理,齐王听了之后颁布了任何人都可以说自己的缺点的召令,导致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好国事。
这些都可以体现出来君臣关系的利处,可以让这个国家的发展有一个更好的推进,但是如果君臣之间长久的呆在一起治国会有弊处吗?每个人都会有出错的时候,无论是明君或者是贤臣,他们都会出错,如果出错,后果就会不可设想,会危害到整个国家。但有的人一生真的不会出错,可每个人都会老去,结束生命,这个时候,即使还想继续治国,那也没有任何办法了,这其实就是儒家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也是至今都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
即使在位的人治理的十分的好,但是人治是有限的,接下来的统治者该怎么办呢?造成这些弊端的原因是在于儒家吗?
诸葛亮的一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诸葛亮给皇帝刘禅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出师表》。前面诸葛亮提到了蜀国当时的利弊,并且向皇帝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接着,他又提到了先帝三顾茅庐的相遇之恩,以及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最后,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复兴汉室的大业,并阐明自己的责任。
诸葛亮在这篇文章中,他敢于回顾,敢于对皇帝说出自己以前与先帝的事情,就说明了他以身相报,要表明自己的知遇之恩,以及在先帝三顾茅庐之后,自己出山效命,刘备托孤时,受命以来,早晚忧叹,复兴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做了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他到底是忠于谁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表面上可以看出来他为的都是先帝刘备,都是他为了感激刘备三顾茅庐才做的这一切,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不忠于任何人,他只忠于自己,忠于自己忧国忧民,匡于大汉室的政治理想、志向。但这好似又和前面的“三顾茅庐而不出”有些矛盾,可这仅仅浮于表面,诸葛亮当时刚开始隐居,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之所以三顾茅庐而不出,他其实就是为了看刘备是否坚定,诸葛亮作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怎么可能不想着入仕为国家效力?可正是因为有过一位儒家之分子被任用之后,皇帝滥杀无辜的先例,现在的他不能确定刘备是否是真心的,也不能确定刘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也一直都在等着出山的机会,而刘备这个人果然不出所望,他是坚定的,他是真心想要让诸葛亮出山,而诸葛亮也借此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志向,走向志向,并非忠于外在,忠于人,而是忠于自己内心的那个道路。
他有着复兴汉室的志向,刘备亦是如此,他们志向相投,君臣关系也好到了很多其他的君臣无法做到的地步,他们彼此信任,刘备说,如果他的儿子不才,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这样的君臣关系没有任何一个人不羡慕,杜甫也在感叹“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无论是诸葛亮的志向,还是他的治国,他都在推行着自己的道统,但很明显,他的志向就是一位儒家知识分子的志向,他的志向没有错误,他的道统也没有错误。
500年前,孔子编著了《春秋》,500年后,司马迁记录《史记》想要将道统传递,他自己也想要传承儒家,成为儒家的接班人,因此,这《史记》并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啊,他还在记录着自己的志向,记录着自己的道统,记录着儒家,这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的志向也没有错误,他的道统更没有出错,只是这儒家的政统出现了问题了啊。而儒家政统所出现的问题以后面蜀国所发生的一切也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诸葛亮的“统治”之下,蜀国不但没有长久,却也是最先灭亡的。从表面上来看,刘备的儿子刘禅无法像刘备一样做一位明君,那扶不起的阿斗,使诸葛亮的理想也就此破灭,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但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诸葛亮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他仅仅是一个臣,他并不是君,也不能真的像刘备所说的那样将刘禅的位置去除掉,自己直接当皇帝,既然如此,他就无法拥有真正的权力,无法将权力给予自己一身,而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才没有办法更好地治理。又毕竟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诸葛亮也是如此,他悲,他叹,可那又怎么样呢?一个人的生命谁也无法改变,即使没有了那阿斗,这蜀国也不可能一直都处于顶峰,而这也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灭亡的原因之一。
人生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便是儒家所面临的至今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啊。那些儒家知识分子的志向、道统都没有错,可最终的政统却是最关键的一步,想要有新的未来,就要开除一个新的制度,有一个新的篇章,而儒家,如今已经不同往日,儒家现在最缺的就是富与兴,要将政统在之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而在古代,学统时十分不发达的,但在如今这样高科技发达的社会中,学统很快就能兴,新儒家很快就能站起来、兴起来。
无论怎样,每一位儒家知识分子都在像孔子那样,尽可能的成为一盏夜灯,在实现自己志向的同时,为那些贤良的国君指引治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