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训营作业3—班级分组、作业点评、规则科普

一、分组与点评

1分组:

我选择“编号”分组,分成6组,每组12到13人。理由有两个:

①首先增加小组的多元性。不同地区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增加战友的新鲜感,因为大部分人的微信里,好友最多的都是自己地区的人。

②避免了地区歧视以及分组不满。各个地区战友的数量各不相同,有的地区人多,有的地区人少,这很容易产生地域的歧视。而且为了保证各组人数相当,必须将部分同地区的战友分开,这很容易让战友产生不满。

所以我以后的班级首选“按编号分组”。

1.1分组流动

至于“分组流动”,我也支持这个想法,只不过是等班级稳定下来后再进行。例如过了一两个月后再开始执行,先让战友互相熟悉。


2点评:

我支持“随意”点评,理由也有三个:

①这能让你发现一下“好作者”,并产生链接。我们很容易就从微信头像来判断一个人,这很容易产生偏见。例如“我就是不想看那个人的文章”。
不过,这种偏见可以通过点评来解除,毕竟文章比头像更能传达信息。我也通过点评认识了好几位“有深度”的战友。

②给了大家一个选择点评者的机会。我们班是随机点评上下两篇文章,随意我们“下面”的文章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选择跟在哪篇文章之后。

我有时候写了文章后,就特别想让某位战友点评,这时我会在群上观察,等待时机,马上发布。当然也会有“失手”的时候,但这也是乐趣之一。

③爬楼问题的话,我采取普及“群信息搜索功能”。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其实爬楼也是一个发现好文章(标题)的过程。

2.1组长统计

我将采取:让战友将点评复制一份到小组群内,并@小组长

虽然并不是所有战友都会这么做,但这还是能大大减少组长的工作量,而且还能增加小组长与组员之前的链接(对话)。

我们小组(13班-3)就是采用这种形式的,并不会很麻烦,但并不是所有小组都这样做,因为一开始没普及,这方法是我们组自发形成的。


二、规则科普

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这个月就有战友因为误解的规则而自己选择了出局,后来我们值月小组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制作出一张“规则普及图片”,并要求小组长分发到每一位战友当中。

在制作图片的过程中,我发现不仅是小组长,连值月生(我)都有对规则不清楚的地方,以及惊叹“噢!原来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认为规则普及必须做好。

所以关于规则科普,我选择制作并发放图片,小组长落实让每位战友收到(最好是收藏)。

确保大家了解规则后,就明确执行


失去战友后,13班痛定思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