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聊《野史·两晋秘史》中“八王用事相图害”的那点事。
某日,惠帝临朝,贾后隔帘代奏,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杨骏谋反已除,朝堂空虚。汝南王司马亮、卫瓘忠义,宜为辅政。”惠帝只一句“正合朕心”,司马亮便因此执掌了天下权柄。
新官上任,司马亮决心烧起第一把“旺火”。他挥动权力之笔,如同慷慨的财神爷,一口气封赏一千零八十一员将领。一时间,朝堂之上仿佛成了权力大派对的现场。金印紫绶,纷飞如雪片;侯爵美名,满座如市集叫卖。司马亮捻须微笑,自以为用这豪阔手笔织就了一张牢不可破的忠诚之网。
御史中丞傅咸冷眼旁观。他向前一步,话语如冰锥刺穿喧嚣一般:“无功获此厚赏,往后谁不盼着国家多些灾祸?此实乃祸源无穷焉!”——此语如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这场盛宴背后那暗黑的深渊。滥施恩赏无异于向天下宣告:祸乱才是发迹的良机!这岂不等于公开悬赏、鼓励天下人翘首企盼下一场动乱?傅咸目光如炬,看透了封赏背后凶险的“权力期货”。
然司马亮置若罔闻,继续他挥金如土的表演。他以为广布恩泽便能收买人心,却不知自己正在豢养一群虎视眈眈的猛兽。那些无功受禄者,被诱入了一场危险的权力传销。一旦恩泽枯竭,或别处有更高价码,昔日笑脸相迎的受封者,转眼即成最凶恶的猎狗,将施恩者撕咬殆尽。
果然,贾后借楚王司马玮之手,轻易诛杀了司马亮。傅咸预见的“祸源”如瘟疫般不可收拾地蔓延开去,“八王之乱”的血色大幕由此便轰然拉开。司马玮、司马伦、司马冏……诸王如饿虎扑食,轮番登场,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权力绞杀。洛阳城在反复易主中沦为血肉磨坊。连司马亮自己都不曾想到,当年他慷慨撒出的侯印,转眼间化作了刺向自己咽喉的匕首,也成了倾覆西晋帝国的预付款单。
权力分赃的盛宴一旦开启,无数贪婪的目光便如闻到血腥的鲨鱼一般汇聚。那千八百颗崭新的侯印,在洛阳宫阙的日光下熠熠生辉——谁能料到,每一颗侯印都在默然计数着帝国流尽的最后一滴血?
“祸源无穷”四字,遂成西晋王朝最冰冷的墓志铭。傅咸的忠言,如同投入于深潭的石子,激起的微澜迅即被八王铁蹄踏起的血浪吞噬,只余历史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
当权力成为无度挥霍的狂欢,恩赏便成了指向自身的利刃。“司马亮们”开香槟庆祝的账单,终究成了自己命运的棺椁钱;史书里每一场喧嚣的“赏功”,实则都在透支着某个时代的生命力。这哪里是封侯?这分明是一场“权力撒币”大赛,奖品是帝国的骸骨。而参与者,无一幸免,终成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