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终的七日主题——
D1:安驻·当下平衡
D2:昼夜·节奏平衡
D3:身心·内外平衡
D4:得失·取舍平衡
D5:理想·现实平衡
D6:独处·共处平衡
D7:关系·你我平衡
说来说去,生活是平衡的艺术,请保持动态思考。而且,平衡这事儿,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是客观实在的规律,若是觉得不平衡呢,肯定是有看不见的东西在暗暗发力~身体如此,心灵也如此,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比如熬夜,看似昼夜不平衡了,但也许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白天戴面具太久,晚上做自己做不够;或者白天陷于各种关系,太牵扯精力,晚上只想多多延长这独处的时间……
至于白天为什么觉得各种关系是耗损,明知是耗损,为什么又舍不掉呢?这些关系的另一端,是生活必须的马内,还是得到安全感必备的归属感?……完整地看到天平两端地存在,是接纳的第一步:人总是喜欢夸大自己的苦难,却忘了这也许是对自己的保护和建设,又喜欢夸大别人的幸运,却自动忽略他们的代价~总不能只想着猪吃饱,不去看猪挨刀吧!
这样一想,心态也就平和了。不用自己发力,老天已经安排好各种得失。如果内心清明,就不会妄想趋利避害,而是明白,这对儿利害我要了,我也认的。
大家的好句子——
1 手忙,心闲。
2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安静陪伴,和而不同。
3 即使好久不见,也是时常想念。
4 我要好好发展我自己,你也要好好发展你自己。
5 莫轻易踏入他人命运的河流,扰动那水中的因果。
6 对别人发的火,其实都是生了自己的气。
7 人教人很难会,得事儿教人。
8 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我是不是辅导,用什么方式辅导,是我的事。育儿书也好,他人经验也罢,不决定我和我自己孩子互动的方式。
9 压力最影响胃。
10 有必须自己完成的事,也有一群人共创的幸福,两者并不冲突。
11 人物传记类书籍犹如一个个有意义的心理学成长档案。
12 远远的海岸线,白茫茫的雪地,这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情景,反而让人心生雕塑般的平静。
13 独立而不孤绝,融合却不迷失。
14 始终坚信“能力”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15 所有际遇,皆为渡己而来。
16 以清醒的目标获得,再以通透的认知放下。
17 心平能愈三千疾。
18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9 孔子:我觉得自己是凡人。
20 小心“关心”异化为“控制”。
21 写着写着,便在字里行间看清要走的路。
22 持之以恒,下笨功夫。
23 去体验,去探索,才会生成自己的感受。(不做二手感受人)
24 只随此刻的风吧,不必执着于彼岸的模样。
25 平衡不是「减少执念的百分比」,而是增加生命的「容积率」一-当焦虑、渴望、释然、幽默等各色体验能像不同楼层般共存于心,执念便从「唯一真理」降级为「众多家具之一」。你无需扔掉它,只需在重新布置房间时,记得给它留个角落,也记得留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