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报燕王书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联合五国的军队攻打齐国,攻下七十多座城邑,并把这些地方全部作为郡县划归燕国。还有三座城没攻下,燕昭王就死了。燕惠王即位,中了齐人的反间计,因而怀疑乐毅,便派骑劫代替乐毅统兵。乐毅逃亡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望储君。齐国大将田单设计欺骗了骑劫,最终打败了燕国,收复了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的领土。
燕惠王深感后悔,又害怕赵国起用乐毅,趁燕国疲惫之时来攻打燕国。于是燕惠王派人去责备乐毅,并向乐毅道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托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攻破了齐国,替先王报了仇,天下人无不为之震动,我怎么敢有一天忘记将军的功劳呢?适逢先王去世,我又刚刚即位,左右之人蒙蔽了我。但我之所以让骑劫代替将军的职位,是因为将军长期在外奔波辛劳,我想把你调回暂时休整一下,并且共议国家大事。然而将军误信流言,因而和我有了隔阂,就丢下燕国归附了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是可以的,可您又拿什么来报答先王对将军您的知遇之恩呢?
乐毅于是派人送来书信回答燕惠王说:臣不才,不能遵行先王的教导,来顺从您左右之人的心意,又恐怕回到燕国遭受杀身之祸,以致损害了先王用人的英明,又使大王蒙受不义的名声,所以才逃到赵国。自己甘愿承担不贤的罪名,所以不敢为此辩解。如今大王派使者来历数我的罪过,我担心侍奉大王的人不能明察先王重视我任用我的理由,并且也不能明白我之所以侍奉先王的心情,所以才斗胆写这封信来回答您。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把爵禄私自送给和自己亲近的人,而是给予功劳多的人才。不把官职随便授给自己喜爱的人,而是对能胜任的人才安排在相应的位置上。所以,考察才能在授予相应官职的,才是能够成就功业的君主。根据德行结交朋友的,才是能树立名声的贤士。我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先王的行动举措,无处不表现着超越当代君主的胸怀,所以我才借着为魏王出使的机会来到燕国,而被先王看重。先王过高地抬举我,将我从宾客之中选拔出来,将官职安排在群臣之上,不与宗室大臣商议,就认命我为亚卿。我自以为奉行命令,秉承教导,就可以侥幸逃脱罪罚,所以就接受了任命而没有推辞。
先王命令我说:我和齐国有深仇大恨,顾不得国力弱小,打算把攻打齐国作为自己的任务。我回答说:齐国保持着霸主之国的遗教,而且有多次战胜的经验。他们精于用兵,熟悉战斗进攻,大王如果想攻打齐国,就一定要发动天下的力量来对付它。要发动天下的力量来对付齐国,没有比先和赵国结交更快捷有效的了。再说,齐国占有的淮北和宋国故地,是楚国和魏国都想要得到的。赵国如果答应结约,再有楚,魏和宋国的协力出击,四国联合攻齐,就一定可以大破齐国。先王说:好!于是我接受先王口授的命令,准备好符节,南行出使赵国。我回国复命以后,各国随即起兵攻齐。靠着上天的保佑和先王的威望,黄河以北的土地随着军队的到达而全数为先王所占有。济水边上的军队奉命进攻齐军,大获全胜。轻装的步兵手持锐利的武器,长驱直入到齐国国都,齐王仓皇逃到莒地,仅仅免于一死。齐国的珠玉财宝,车马铠甲,珍贵器物,全部收归燕国。他们的大吕钟被拿来挂放在元英殿里,被齐国掠去的燕国大鼎又回到了历室宫,齐国的各种宝物摆设在燕国的宁台里。燕都蓟丘的植物移种在齐国汶水的竹田里。从春秋五霸以来,功业没有能赶得上先王。先王认为这个结果符合他的心意,也认为我没有辜负使命,因此划分一块土地来封赏我,使我的地位能够比得上小国诸侯。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自认为奉行命令,秉承教导,就可以免侥幸免于罪罚了,所以接受了封赏而不敢推辞。
我听说贤明的君王,建立功业而不使它废弃,因而才被载于史册;有先见之明的贤士,功成名就后而不使它败坏,因而才能被后人称颂。像先王立志报仇雪恨,征服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国,收取了它八百年的积蓄,直到去世的那一天,还留下告诫继承者的遗训,执政管事的大臣因此而能遵循法令处理好嫡庶关系而使政权得以平安过渡,施恩惠于平民百姓。先王的这些遗训都是可以教育后世的。
我听说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有好的开端的人未必就有好的结局。从前,伍子胥的主张就被吴王阖闾采纳,所以吴王的足迹能远至楚国郢都。吴王夫差却不是这样,从而给伍子胥一只皮口袋,将他投入江中。可见吴王夫差不懂的伍子胥生前的主张是可以建功立业的,所以把伍子胥沉入江中也不后悔,伍子胥不能及早预见前后两位君主的度量不同,所以被投入江中也不改变初衷。
使自己能免遭杀戮,保全功名,以此来彰明先王的业绩,这是我的上策。自身遭受诋毁侮辱,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最害怕的事情。面对不可预测的大罪,还侥幸想助赵伐燕以求取私利,从道义上讲,这是我不敢做的。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即使交情断绝,也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即使含冤离开本国,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我虽不才,也曾多次受教于君子。我担心大王听信左右亲近的话,而不体察我这个被疏远之人的行为。所以才斗胆以书信作答,请大王对此事好好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