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对爱的诠释建立在对西方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的批判之上。消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消费化、交易化,从而让更多的人陷入盲从、索取与日常工具化,也日渐孤独,因此需要真正地理解“爱”,培植“爱”的能力。
因此,爱需要加以学习。而要学习爱,需要自律、专注、耐心以及极大的热情,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谦逊、客观性和理智。我们首先先学会关心他人,急人所急,做人所需,才能给予他人爱爱;其次,我们要培养责任感,有当担,才能体现出我们的大爱;还有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个生命体,才能让我们的爱心润泽到他人;我们要了解他人,才会根据他人的需求付出爱。总之,爱就是给予,同时你也会得到他人之爱。
实践爱的艺术则需要信仰的支持。信仰不是指服从于一个非理性的权威,而是指立足于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心,是对自己思想中所具有的确定性的坚持。在教育中是否有信心构成“教育”与“操纵”之间的差别。弗洛姆说:“教育是相信孩子拥有这些可能性,我们所做的只是帮助孩子发现并开发自己所蕴藏的潜能。而操纵者是不相信孩子自身蕴含的可能性,因为只有把自己自认为正当的东西灌输给孩子,并且把自认为不正当的东西压抑下去,孩子才不会出差错。人不需要对机器人有信心,因为机器人根本就无所谓成长,也就无所谓成长的可能性。”
弗洛姆的许多精辟论述,都是理解教育的很好的工具,比如父性之爱与有母性之爱的阐述,就揭示了儿童成长的重要秘密。让我们真正理解爱,也可以用来理解教育、理解自我,洞悉幸福完整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