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从看见孩子开始》读后感

  近期偶尔发现了《教育,就是从看见孩子开始》这本书,这本书作者朱永新别出心裁,与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中外教育大家的超时代隔空对话,展现了教育理念的时代思索和碰撞,演绎了关于教育真谛的精彩话题,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向读者清晰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关注孩子,为什么要孩子优先,从而表明“教育首先必须从看见孩子开始,让孩子站在舞台的中央”这一观点。这正好与我们现在的教育改革不谋而合,尊重幼儿、追随幼儿,让幼儿有真正的童年。

        蒙台梭利认为不要凭一时冲动帮助孩子。她认为成人有帮助孩子的冲动。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总喜欢自觉不自觉地帮助孩子。其实,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感觉最为扫兴的事情,因为,“儿童的兴趣不只是在于动手,还在于克服他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假使老师要帮助他们来攻克难关,他们对这件事情的兴趣就没有了”。所以,“不打扰孩子”应该成为父母与老师的应右铭。蒙台梭利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技巧,既要关心孩子,又要做到不打扰孩子;既要关注他们,又要尽可能不被孩子们察觉。她主张把“不打扰孩子”提高到心理学的高度来认识“帮助有可能导致傲慢”。我们以前在幼儿遇到一点点困难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去帮助,没有问幼儿需不需要帮助,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帮助他们。现在我们能够任何事情都会让孩子去解决。小朋友在小山坡游戏的时候,想要搬运木板,按照以前,当幼儿去搬运木板的时候,我们肯定之前过去把木板放在他们想要的地方,现在我们站在旁边观察他们,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尝试拖、拽、搬、找同伴帮忙,一起合作等各种方式把木板搬到自己想要的地方,我们只是在观察者。

  陶行知说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发展,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品德方面的,都必须依靠儿童自己的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因为儿童只有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这也是给父母的启发。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才能更好的发展。

  书中还有很多引发我深思的话语,对儿童而言,犯错误不可怕,犯同样的错误也不可怕,因为儿童需要不断从所犯的错误中获取经验。所以,蒙台梭利主张,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应该是:要看到孩子犯错误有益的一面,把孩子犯错误看作其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实不仅仅是小孩子会犯错误,我们成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也是在知道错误之后找到正确的答案。蒙台梭利把认识错误作为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认识错误,才能够改正错误。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孩子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评价,给他们贴上标签,而是要在和讨论对错中,教孩子自我反省,及时了解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每个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让每个人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所以,用一张试卷评判所有学生,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正如杜威所说的那样:“只要千篇一律地对待儿童,就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教育学。”我们要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的孩子比较调皮,有的孩子比较文静听话,我们不能因为孩子调皮而不喜欢这个孩子,也不能因为这个比较文静听话而偏爱这个孩子,我们一视同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你看孩子的每一个瞬间,你也在看你自己;你载育孩对待儿童,就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教育学。”我们要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的孩子比较调皮,有的孩子比较文静听话,我们不能因为孩子调皮而不喜欢这个孩子,也不能因为这个比较文静听话而偏爱这个孩子,我们一视同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你看孩子的每一个瞬间,你也在看你自己;你教育孩子,你也在教育你自己,在检验自己的人格。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长处,用孩子的长处促进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确实,不管作为教师还是家长,书中有很多的观点都在让我们理解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让我们逐渐懂得什么样的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能够让孩子幸福成长。在书的封底有这么一句话:重视孩子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要提升国民素质,为国家强大奠定人才基础,谋求创新和发展,就必须做好教育工作。好的教育,重要、应该引起重视的就是教育工作者要“看见”孩子。看见孩子,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将自己的感悟融入教育儿童的实践中,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童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