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就要来了,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与其说年来了,不如说假期来了。
有个朋友全家已去海南准备在那里过年,前几天,同学说下周全家去日本,春节在那里过,大学学长说这七八年一直是携着妻女带着老妈在外旅游过年。
“年”是国人的大节,特别是老一辈人眼里,要团聚,要遵守礼俗,还要敬畏天神,很多人眼里在外过年那是迫于无耐生活不堪的状况,甚至是大逆不道。我爸就是坚持家在哪里年就在哪里,我猜测他的心理是怕受到他敬畏的天神的惩罚,怕打乱了一直遵循的礼俗秩序无所适从。我妈还坚持不在初一那天动手,不能动针线,不能洗衣服,馒头、水饺、包子之类都要在年前提前做好,为了不落得个“初一干活,一年累”。
我们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因为一些依附于”年“的意义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漂亮衣服无需等到过年才买,好吃的东西无需等到过年才有,反而是商家借着节日提高价格降低了我们购买的欲望,鞭炮不是吓唬猛兽而是污染空气不安全,走亲访友也越来越惹人厌,我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 活的理性,还有内心的喜好,一直在改变着一个节日的内容。
对那些出外感受一种新的环境,不再被中国年拘限的人,我心生羡慕,那才是对一个假期,对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的有效利用,真实而不虚伪,不为过节而购买价高不实用的东西,不为过节才为亲朋送上没有多少诚意的笑容,一年见不了几次的人,节日就套套近乎,一年不遵守的礼俗,就拿出几天节日来遵守。
对有些人来说换个方式过年,换个地方过年,他的心理秩序就崩溃了。别人的劝说是无比艰难的,心里的栅栏只有自己拔掉,新的秩序才能建立。
大多数人依旧守着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对不拘泥的人来说是再好不过了,因为可以避开中国式的拥挤,那是资源上的节约,也是精神上的享受,无需抢票、无需排队、无需忍受叨嘈杂的环境和偷工减料的服务。
打破就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