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是吃粽子。
对我而言,念念不忘的是那咸香可口的鲜肉粽以及透明软糯的碱水粽。那是童年的味道,是外婆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
我小时候是在台山长大,印象最深刻是端午前一个月我们就在太婆的带领下做准备了。这可是家族的大工程,也是很有仪式感的一件事情,至今难忘。
步骤一:准备材料
1,粽子叶:勤劳节俭的老人会把去年用过后洗干净晒干储存好的粽子叶拿出来(一般可以用两年),一张一张地检查,大部分都可以再用,若数量不够在购买一些,非常的节俭。
2,粽子线:那是一种水草。买回来的时候时粗粗的一根根,需要用一个扣针把它一条条的撕开,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做的。如何保证它粗细一致还需要有点技巧,这是好玩又能锻炼手工的一种玩具吧。
3,米:粽子的米是有选择的。鲜肉棕选择的是占米,偶尔加一点点糯米。而做碱水棕的全部都是糯米,这个要求可高了!我的任务是分米,就是在数不清的糯米中,把混杂的占米以及不完整(残缺)的那颗糯米挑拣出来。她们会用一个大盘子装着给我,我负责一盘又一盘,一颗又一颗地筛选。也很奇怪,我从不抱怨,而且非常认真地做好这个任务。因为这样做出来的碱水棕非常的漂亮,一点杂质都没有,透明的一颗颗完整的米粒样子,我很有成就感。现在回想起,这个安排对专注力的培养还是挺有帮助的。
4,其他材料:咸肉必须是五花肉,加上红榄,那个才是香(后面补充的材料有具体介绍,我这里不赘述了)
步骤二,
1,包粽子:台山棕是5个角的,非常特别。太婆带着外婆带着我,围着一盘材料坐在,每个人身边放一个箩筐,一个个粽子地包。我最开始只能当下手传递一下,太婆非常的耐心,总是会一点点的指导我,从不责怪。后来我也会独立操作了。
2,煮粽子:用柴火烧,一般需要4到5个小时才完全熟透。这个环节她们就不用我参与,由外婆和太婆就是认认真真地按照每一个步骤完成。烟雾缭绕中汗流浃背地两位妇女勤劳的样子,此刻回想起来,我眼眶湿润了。
最后做好的粽子,会相互分享给家族里的人,大家会乐呵呵地分享着成果。我记得很清楚,我最多一天吃了6个!早餐1个,中午2个,晚餐2个,宵夜还吃了1个!有咸肉的,也有碱水再蘸点白糖的,超解腻的,似乎完全没有饱滞感。我非常地兴奋和期待每年的端午节,那有我自己参与的劳动成果的鲜甜和粽子的美味!
太婆在104岁那年离开我们了,外婆今年也90岁,前几年还能吃上她从台山捎过来的粽子,这两年也无法实现了。但是,童年的味道一直都在我的味蕾里流转。两位老人的勤劳,朴实,认真和对家的爱一直影响着我,直到永远!
太婆,外婆,谢谢你们用最真实的行动,给了我最好的教育!终生受益。谨以此文,表达我对你们的感恩与爱!
以下收集了一些台山粽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台山粽更多的故事和情怀。
祝愿大家粽子节快乐!平安幸福!
尝遍各地的绿豆粽、咸肉粽,唯家乡台山粽别具一格、风味独特!台山地区传统裹粽子有两个节日~二月初二和端午节!随着信息时代和每年大量游客传播,台山粽渐渐为人所熟悉,台山粽有咸肉粽和枧水粽两个品种,以其咸、香、鲜、口感靓蜚声珠三角以及到整个广东地区。
1、咸肉粽
食材:糯米、盐、花生油、花生、腌咸半肥瘦猪肉、咸蛋黄、虾米、腊肠(可选)、瑶柱(可选)、还有正宗台山粽标志性食材-红榄(传统的台山粽是不下绿豆的)
红榄药名“红丝线”,有清肺止咳,散淤止血的功效,用红榄拌着半肥瘦咸肉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可以消除肉和糯米的腻感。
2、灰水粽
城里人叫枧水粽,为何传统叫灰水粽不叫枧水粽?因为传统枧水是用灰做的。取早造稻草(早造稻草枧水含量高,晚造稻草不及早造稻草一般用来喂牛)、花生豆藤或龙眼枝晒干烧成灰,放在铺好稻草(过滤作用)的斗箩上面,用开水淋透慢慢渗透下去的就是传统的灰水。
裏灰水粽的糯米比咸肉粽讲究,糯米要纯净不能有杂质,记得小时候裹粽前大人总会将糯米用盘子装出来叫小孩子帮忙把糯米里面的粘米一粒一粒挑出来,这就是平常说的“拣米”。然后用适量灰水拌洗好晾干水的糯米大约两个钟后开始裹粽,可放红豆沙作馅料,中间放一条台山灰水粽的标志性粽芯~苏木(药店有售),苏木和红榄一样具有行血化瘀帮助消化作用。
台山灰水粽口感烟韧、晶莹通透、齿颊留香!当然,用市面上现成的枧水做,风味就大打折扣了!灰水粽切粒晒干煲糖水,台山特色糖水味道那才真摞命!
不成文的规定:扁平四角是灰水粽、扭角厚身的是咸肉粽。一般是水滚后下粽猛火烧滚转中火,中途添加开水保持水位浸过粽面,还要将底下的粽翻上来,否则就会容易生米。农村还有个传说,下粽后水还没开,关大门不给生人进门,否则会生米,名副其实的“生人勿近”!不信可以试试看!煲粽大约需要五个小时。几块粽叶一杯米,承载了浓厚的亲情与乡情。满屋飘香的粽子味更是台山海外一百多万游子所熟悉的味道~“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