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何晓红老师课件
人在情境中的理论分析
1.人在情境中的含义
人在情境中的理论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1856年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变化的配合。(文君,2013,225~260)而人在情境中理论在社会工作的应用最早出自于20世纪初玛丽瑞奇蒙德的《社会诊断》,主张社会诊断的方法来解释个人需求与环境间的互动问题,同时,珍妮·亚当斯在木林组织运动通过社区改革以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宋丽玉等,2002,251~255),可以看出此时更强调利用环境促进个体改变(宁玉梅,2013)。
此后人与环境间关系广泛应用于社会工作领域尤其是个案工作领域中,到20世纪60年代Florence Hollis一出情境强调个体与重要他人的动态关系(Kathryn L. Cornell,2006),但并没有明确environment和situation间的关系。
之后受人与环境或人与情境影响分别发展成为生态系统理论、心理社会理论(Goldstein,1996),二者虽然核心内涵不同,但强调人与情境(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经常混合运用人在环境中和人在情境中没有明确划分二者界限。
2.人在情境中的核心观点
人在情境中,在社会工作的服务过程中,既是一种观点,也是一种助人的方法,思路,广泛应用于临床社会工作领域,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预估、诊断、治疗、评估等内容。
建构主义下的人在情境中
强调个体情境及其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动态的方式看待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在个体方面,关注与个体相关的内部重要要素,包括个体的生理状况、心理状态、个人特质等要素;在情境方面,关注与情境相关的外部要素,包括对个体产生的影响个体在情境中所处的位置,情境中的资源等。因而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个体不是孤立存在,其发展受情境影响和制约,既强调人是情境中的人,也强调情境中的人构成的情境个体与情境之间是相互合作促进的关系,最终实现个体的全面成长。
涵义
一是人的重要意义,充分关注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
二是关于情境,情境包括物理空间环境,互动情境,情境资源等赋予人意义的情境要素且情境中的情字更偏向情感、主观感受。
3.人在情境理论的实践意义
一人在情境中理论为核心,应用于临床社会工作中对于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有效性、服务对象改变的积极性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社会工作者以人在情境中理论为核心提供服务时,社会工作者不仅关注服务对象自身,而且积极关注与服务对象相关情境,有利于社会工作者拓展工作平台,更加全面了解与服务对象相关的重要要素。
尤其是在评估问题阶段,有助于评估问题的完整性并由此质地符合服务对象发展的合理目标促进提供服务的有效性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服务对象利用人在情境中理论分析及其此身所处情境以及自身与情境间关系,有助于服务对象发现自身能力,可利用资源重要的社会知识网络等,促使服务对象获得支持感,改变孤立存在的现实提升服务对象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有效促进服务对象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体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