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我看起来很努力:早睡、早起、早课、读书、跑步……但是还是看不到希望。有时候也忍不住会想,自己那么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除了生活的需要,干嘛要逼得自己死死的?做这一切究竟有何意义?
因为没有直接的结果,这些好习惯也会断断续续地进行。说到底,还是害怕失败,不敢定下目标。然后用各种培养好习惯、成长自己等冠冕堂皇的话来安慰自己。而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看不见的成长陷阱”。
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两个概念,彻底把我敲醒。一个是“内向成长”,一个是“外向成长”。“内向成长,就是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外向成长,就是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画画、编程。”总的来说,内向成长就是培养习惯,外向成长就是培养技能。
培养习惯容易,只需要做,不需要严格的标准,不需要产出,不需要评价。简单说,就是没有产品。而打造技能难,技能的呈现形式就是产品。产品行不行,由外界评定,对别人有用,就能产生价值,这是技能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要有产品,同时产品要能对别人产生长久有用的价值,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回到最根本的问题,成长的最初需求,也是渴望能产生价值。读书也好,跑步也罢,都希望能产生相应的价值。而这个过程,我一直都在逃避打造产品,和产生价值背道而驰了。没有产品,只是吭哧吭哧地做,慢慢地失去了坚持的动力。
周岭老师说:“我们可以主动做出新的选择:重技能辅习惯,重输出辅输入。”
打造产品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我们早睡是为了身体好,让第二天有足够的精力。早起,是为了学习,要有相应的收获,比如看10页书,至少写300字的读后感。锻炼、运动是为了身体好,把身体多余的肉甩掉先,塑造好的体型,同时应该要有相应的数据变化。
想起读书的初衷,就是为了写作,让写作更有料。可是现在我只挑容易的做。只读书输入,不写作输出。看起来很努力,甚至努力到感动自己。却没有一篇产出,没有任何的文字输出。如此,所做的一切,都只是自娱自乐。
“自娱自乐式的练习不能算作真正的技能,真正的技能必须能对外输出价值,能被他人认可或需要。”每天打酱油式的努力,是无效的努力。只有真正从磨练技能开始,才能产生效果,产生价值。
就像学数学一样,只听只看,一切都明白。平时不动手练习,到自己要做题时,就无从下手,只能望题兴叹。而技能的打磨,需要从最基本的练习开始。我们入到一个新的领域,都要先熟悉,多练习,先模仿,后创新。而反复的刻意练习才是提高技能的最底层的操作。
要有产品的概念。比如做一道数学题,录一首作品,写一篇小作文,掉2斤称……这些都是产品。
读书是为了改变,那就要写感受,列行动清单,然后执行。小作文才是产品的呈现。产品不管好坏,先完成,再完美。
“我已深深感受到创造价值带来的改变和收获,他们不仅体现在认知、选择和行动上,也体现在成果、收入和个人影响力上。”创造价值,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有时为了写好一个话题,我要查阅很多资料,要反复推敲一段话的表述;有时一两个小时过去了,我还没有任何进展,甚至写了一天却要推到重来……每次都这样死磕,直到形成自己满意的原创作品。比起那些只读不写的纯学习,这不知要艰辛多少倍,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努力的希望!”
前辈都是这样过来的,谁的开始不是这样?谁不是从生手打磨成熟手?而这一切,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所以我们没必要心浮气躁。像我这种小白,更应该舍得花时间在最底层的事情上反复打磨。
有产品,有价值,那些良好的习惯才能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