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荣丁鸿列传(三)
丁鸿(?~94年),字孝公,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人。丁鸿的父亲叫做丁綝,字幼春,在王莽末年代理颍阳郡尉。刘秀攻略颍阳时,颍阳城守卫不能攻克,丁綝劝说其县宰一起归降。刘秀大喜,厚加赏赐慰劳,任命丁綝为偏将军,随后跟随刘秀征伐。丁綝率兵先行渡过黄河,传文书给各郡国,攻略各地,连续攻占河南、陈留、颍川郡的二十一县。
25年,刘秀封丁綝为河南太守。等到加封功臣时,刘秀诏令大家说出自己乐于干的事情,众将都说愿意占据丰邑美县,只有丁綝愿意受封返回本乡。有人问丁綝:“人们都想受封大县,先生却独自要求还乡,这是为全什么呢?”丁綝回答说:“当年孙叔敖敕令自己的儿子,受封必须寻找一块贫瘠之地,我现在功德微薄,能够受封回乡已经算是厚待了。”刘秀答应了他,封他为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来转封为陵阳侯。
丁鸿在十三岁时,跟随桓荣学习《欧阳尚书》,三年通晓章句,善于辩论,担任桓荣的都讲,于是立志深造,布衣荷担,不远千里去求取学问。
当初,丁綝跟随刘秀征伐,丁鸿独自和弟弟丁盛在家居住,他可怜丁盛幼小,两人一起共度寒苦。丁綝去世后,应当由丁鸿承袭爵位,丁鸿上书推让给丁盛,还未收到朝廷回复。在安葬父亲后,丁鸿挂上孝服离开冢庐,留下书信给丁盛说:“你哥哥我贪恋经书,不顾及恩义,弱冠时跟随师傅学习,生不能供养父母,父母死后不能尽孝道,皇天先祖不会祐助于我,并且我身患大病,不能担当封土。我以前曾经上书说明病情,希望辞掉爵位,奏章搁置没有回复,离受封的时间太过紧迫了,我自愿放弃,外出寻求良医治病。如果不能如愿,就死在沟壑中算了。”
丁鸿当初和九江人鲍骏一起师从桓荣,他们相交莫逆,到丁鸿逃封后,和鲍骏在东海相遇,丁鸿装作疯癫不认识鲍骏。鲍骏拦住丁鸿后责备他说:“当年伯夷、吴札在乱世中放弃权力,所以能得逞其志。按照《春秋》中的大义,不能因家事废王事。现在先生因为兄弟间的私恩却绝灭父亲的受封基业,能算得上明智吗?”
丁鸿顿时醒悟,叹息流泪,于是返回封国,开门教授学生。鲍骏也上书说丁鸿通晓经学,行为高尚,汉明帝认为他非常贤良。
68年,汉明帝诏令征召,丁鸿立即接受召见,讲说《文侯之命篇》,汉明帝赏赐他衣服和印绶,以及禀食公车,享受和博士相同礼仪。不久之后,汉明帝封丁鸿为侍中。71年,丁鸿兼任射声校尉。80年,又转封为鲁阳乡侯。
汉章帝诏令丁鸿和广平王刘羡以及各儒生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人,一起在北宫白虎观论定《五经》异同,派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持承制问题辩论,侍中淳于恭奏报,汉章帝亲自决定。丁鸿因为才华最高,辩论最为清晰,受到各儒生称赞,汉章帝多次赞美其文才。当时的人们赞叹说:“殿中无双丁孝公。”
丁鸿多次接受赏赐,提拔担任校书,随后接替成封担任少府。他的门生更加兴盛,从远方赶到的达几千人,其中的彭城人刘恺、北海人巴茂、九江人朱伥都官至公卿。86年,丁鸿转封为马亭乡侯。
汉和帝继位后,丁鸿升任太常。92年,丁鸿接替袁安担任司徒。这时窦太后临政,窦宪兄弟们各自专擅威权,丁鸿借发生的日食,上呈密封的奏报说:
臣听说太阳是阳精,守实不亏,这是君主的象征;月亮是阴精,盈毁有常,这是大臣的表象。所以发生日食,是大臣居于君主之上,阴气欺凌阳气;月满不亏,这是下面过于骄横。当年在周王室衰落的末代,皇甫等人在外专权,朋党强盛,侵夺君主权势,就出现日月相侵发生日食,所以《诗经》中说:“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就是孔之酉鬼。”《春秋》中记载日食三十六次,发生弑君三十二次。灾变不会凭空而生,都有对应的类别。威权不能放给下面,利器不能借给别人。览观往古,近察汉朝建议,倾危的祸患无不由此产生。所以三桓专权于鲁,田氏擅权于齐,六卿瓜分晋国;诸吕手握大权,继嗣几次外移;孝哀帝和孝平帝末年,宗庙不再享受血食。所以虽然有周公那样的近亲,但没有大德,也不能行使权势。
现在大将军虽然想约束自己,不敢僭越权势,但是天下远近之人全都在惶恐中秉承其意图,刺史两千石官员初次任职必须拜谒辞行,等待求得能够通报,即使手奉符玺、接受尚书台敕令,也不敢随便离去,时间最长的达到几十天。这都是背离王室,感恩于私门,对上减损威权,对下权势太过兴盛。人在下面违背大道做事,在上验证于天,虽然有隐藏的计谋,神灵也会了解实情,降临天象告诫君主。前者节前月满,过了望日仍然不亏,这都是大臣骄溢背离君主,专占大功独行引起的。陛下还没有深刻觉悟,所以上天又显示告诫,应当引起畏惧以防行祸患。《诗经》中说:“敬天之怒,不敢戏豫。”陛下如果全力为政自责,防微杜渐,那么凶妖就会消灭,灾害消除后福气降临。
破坏山崖岩石的大水,来自于涓涓细流;干云蔽日的树木,起自于葱青的小苗。禁微容易,挽救末端很难。人们无不忽视微细之处,以致于其扩大后无法控制。恩不忍诲,义不忍割,过去的事情,就是未发生事情的明镜。愚臣认为左官外附的臣子,他们依托权门,倾覆阿谀,靠献媚取得官位,应当一律诛杀。前者大将军又一次出兵,威振州郡,不断向百姓官吏增加赋敛,派遣使者贡献物品。大将军虽然表面上说不接受,但并没有物归原主,他部署中的官吏没有任何畏惧忌惮,纵行非法,没有受到任命惩罚,所以才导致海内贪猾,竞相去做奸吏,小民哀叹,怨气满腹。臣听说上天不能不刚,不刚就会日月星辰三光不明;帝王不能不强,不强就会宰牧纵横。应当进行大的变革,改革政体,匡正过失,以回应上天之意。
书奏呈上十多天后,汉和帝任命丁鸿代理太尉兼卫尉,屯驻南、北宫。于是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窦宪和各个弟弟全部自杀。
这时,人口五六十万的大郡举孝廉两人,人口二十万同时有蛮夷的小郡也可以举荐两人,汉和帝认为这太过不均,交给公卿大臣们商议。
丁鸿与和司空刘方上书说:“凡是按照人口作为标准的,应当都有阶品,蛮夷地区人员错杂,不能算作数目。从现在开始,各郡国一律按照二十万人口每年举荐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人三人,八十万四人,一百万五人,一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的每两年举荐一人,不满十万的每三年举荐一人。”汉和帝采纳其建议。
94年,丁鸿去世,汉和帝的赏赐馈赠超过日常礼仪。丁鸿的儿子丁湛承袭爵位。丁湛去世后,他的儿子丁浮承袭爵位。丁浮去世后,他的儿子丁夏承袭爵位。
论曰:孔子说:“太伯把天下礼让给弟弟季历,百姓都找不到更高尚的词语来赞美他。”孟子说:“听到伯夷行事作风的人们,贪婪的人们会变得廉洁,懦夫也会确立志向。”太伯是为了天下而违背周朝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出走,伯夷因有率性高洁的情怀而离开自己的国家,并非是为了追求谦让的名声。所以太伯被称赞为至高之德,伯夷被称赞为贤人。后世听说他们的辞让仰慕其作风,为追求其名声而轻易舍身,甚至于做出激烈诡异的行动,以博取虚妄的名声。至于邓彪、刘恺,因为自己的弟弟而取义,使自己的弟弟受益而自己也得到美好名声,在大义也算不上浅薄啊!君子立言,并非只讲明显著的道理,而是要启动天下人一起顿悟;君子立行,并非只是独善其身,而是用行为示范天下要行动的人们。一言一行的把握,怎么能不慎重呢!原来丁鸿的心意,对君主属于忠爱吗?要不他为什么最终醒悟而遵从大义了呢!他同以上那些追求名声的人有很大不同。
赞曰:五更待问,应若鸣钟。庭列辎驾,堂修礼容。穆穆帝则,拥经以从。丁鸿翼翼,让而不饰。高论白虎,深言日食。
黄其军
作于2022年12月4日(古历壬寅年十一月十一)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