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假第一天,因为两个孩子都去同学家玩了,我认真地听地学习了一天,把系统集成的计算题基本搞明白了,随后的几天都是陪孩子,学习就懈怠下来了。
因为我们只放4天假,上班的两天事情一件接一件,只要坐在工位上,事情就不停,部门进来一个新人,本来想着分担一点,哪知我才分配工作,就发信息告诉我,说自己不适合,要考虑换部门,我跟人事和校长反馈了此事。
新人不知道情势严峻,刚毕业以为自己想去哪个部门就能去哪个部门的吗,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其它部门要么没空缺,要么她现在还够不上。
后来人事沟通后,还是继续待我部门,新人比较内向,下班就不见人影了,一般新人都是中午一起吃饭,熟悉部门同事的好时机。
人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问题,却不太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
我自己本身可能也没做好,新人进来是比较敏感的,可能我自己在有些方面没有关注到她。
我想到自己刚毕业也是很内向,不知道如何跟同事相处,不知道如何跟领导汇报工作,生活中我们都比较喜欢开朗外向的人,因为省事。
内向的人因为不太表达,相处还是比较累的,我一路走来都比较幸运,自己也在学习成长。
差不多起点的两个人,为什么多年之后,人生境遇完全不同呢?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到底是什么?
上次看到一稼的观点是说,最大差别是在于内心是否相信自己,一个相信自己能做成的人,遇到问题就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一个不相信自己能做成的人,遇到问题正好成了她做不成的理由。
一稼用自己举例子,男人婆长相,爱吃,脾气火爆,但她内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遇到好的伴侣,过上美好的人生,于是她去学习相处之道,去提升女性魅力,去改变形象,去积极寻找那个对的人,一路闯关升级,直到现在的美好人生。
而内心不相信自己的人呢,遇到的每个问题都是在印证自己做不成,你看,这不是我的问题,这是XX原因导致的。
这内心的相信与否漫长的岁月里就是天差地别。
我是挺认同这一点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有相信的,只是这个相信的观点是让人生过得更好还是更差,从愿望上看,没有人希望自己过得更差,但通往地狱之门往往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那用什么来检验相信的东西是好还是坏呢?由事实来验证。
所以实事求是多么可贵,大部分的朋友圈、聚会都会露出光鲜的一面,如果只看到别人让你看到的,你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无比失败。
那怎么办呢?
无数名人说过,跟昨天的自己比,跟过去的自己比,因为你是对自己昨天的过程、细节了解最多的人,你知道走过的每一步,这样的对比才具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