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当父亲哭泣
——催眠师手记
文 陈欣
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催眠治疗师,见过了太多在咨询过程中哭泣的来访者。今天我要说说父亲节在我的工作室哭泣的一名男性来访者。
按照惯例,一个月两次的催眠沙龙如期举行,因为刚刚遇到端午节和父亲节,报名的人有一半因为特殊情况没有出席。出席的人中,有一个比较特别,因为他是第二次来参加我们的催眠沙龙了,他的情况已经在上次沙龙的时候大致了解了很多,我想这次来他一定是想解决他问题的。因此在上午团体催眠的时候我就特别关注了他,在整个催眠过程中,他始终紧锁眉头。
也许出于他是一个朋友的朋友,也许出于我们同样人到中年、为人父母,也许是出于他展不开的眉头......也许是父亲节的缘故,反正是出于共情的缘故,下午,在经他同意的情况下,我把他作为一个典型,做了催眠的个案处理,也算是作为父亲节的礼物,送给他吧。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先简单说说“催眠”这个东西,后续的文章我再针对“催眠”作详细的解说。
催眠是通过信息的过载、使抑制过程(批判区)功能失调,触发战斗/逃跑的原始反应机制,最终产生一种高暗示感受性状态,打开进入潜意识的绿色通道。
催眠不等于睡觉,而是一种高度放松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被催眠者会感到极放松,极安静,潜意识中的智慧能够得到高度开发,思维、知觉、以及感觉都更加敏锐。
好了,我们继续说这个个案。
在经他允许的情况下,我带他来到了我的咨询室。以为当天的沙龙时间还没有结束,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将对他进行个案解决。
个案基本情况:姓名:(保密), 年龄:44岁。有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孩子,孩子没有参加中考,只参加了一诊考试,签约了当地的一所高中。在此之前,孩子差不多一年时间不想去学校上课,在家长和老师的软硬兼施之下勉强去学校,本来孩子成绩挺不错的,初一、初二在年级排名前十位。
孩子特别喜欢上网,除了吃饭、睡觉和在学校的上课时间,基本上都在上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通过老师的传话,就是说没有直接的交流。最后一次交流是书面性的交流,其中孩子写到十个“烦”,和十个“希望”。其中一个“烦”是看到父母都烦,希望父母给他在外面租房子,每个月拿2000给他作生活费。现在孩子被送去了云南他们的老家,父亲说希望通过环境的改变来改变孩子状态。
现在这位父亲因为孩子的情况影响到了他的工作(他是某国企的中层干部)和生活(经常失眠,不想吃饭),并且整个面部非常的憔悴、蜡黄。
因为基本情况已经了解,因此不用再过多去询问,直接进入正题。
我: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您的情绪状态,现在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
来访者:(沉默了一会儿)焦虑吧?对,就是焦虑!
我:如果说非常焦虑可以打10分,一点不焦虑打0分,现在可以打几分?
来访者:(又沉默)8分
我:好的
我给他用手臂升降和五指分开做了暗示感受性测试,属于情绪型。接着用手指分开导入加深,湿毛巾法,轻触法,5-0,下楼梯法,最后用了内在小孩法。整个过程中,他的眉头由最开始的紧蹙到后来的舒展,呼吸由最开始的急促到后来的舒缓,在进行内在小孩技术的时候,他眼泪顺着脸颊不住的往下流。0-5唤醒,我递给他纸巾,他抽泣了一会儿......
他说在他记忆里很久没有流过泪了,更别说像今天这样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了,他不好意思的露出了一丝笑意。
我:现在您的焦虑可以打几分?
来访者:3分
旁边的围观者发出了惊叹:“太神奇了!佩服!”
因为一个特殊的节日,因为孩子的原因,一个父亲如此焦虑,作为我们的孩子,作为我们同样为人父母的我们,我想说,孩子的问题就是我们亲子关系的问题,就是我们家庭关系的问题,不能忽视!
我们都知道“风起于青蘋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也知道“蝴蝶效应”,孩子的问题同样如此,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长久的家庭模式和父母的教养模式造成的。
因为孩子没有办法到场来接受心理咨询,我目前只能对先这位父亲进行单方面处理,期待后续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