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二伯母时不时拿管姝婷做出气筒,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污蔑就污蔑。父母亲是越来越陌生,父亲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管姝婷对父亲的容貌慢慢模糊,但她仍然记得父亲的声音,父亲的笑容,和父亲一起的时光。母亲已经在深山里安寨扎营,母亲把妹妹管姝羽留给祖母照看后,白天背着弟弟管杰强干活,晚上回到营寨里。祖母的病情时好时坏,但基本上除了清晨和深夜里还会呼吸困难外,白天又能干活了。祖母还带过管姝婷和管姝羽一起去母亲的营地,从村上的第三个路口一直往前走,路上经过只有一户的人家,那只拴着的狗远远叫起来。管姝婷紧紧地拉着祖母的衣角,贴着祖母远离着狗的那一边,跟着祖母往前走,走到山和山连接的尽头,沿着刮松香的人留下的小径一直爬到山顶,从山顶翻到另一边山的半山腰,在山腰凹下去的窝沟沟里才看到一个茅草扎的棚子。棚子里有一张用几块木板拼起来简易的床,一张陈旧的毯子,一个煮粥的铁锅,几件衣服,另无他物。棚子周边一棵棵松树高大挺拔,环视整座大山荒芜无人烟。管姝婷见到了母亲,她不再要求母亲的怀抱,不再纠着母亲要跟母亲一起。
管姝婷仍然把大部份时间留在柴堆里。在柴堆里的管姝婷不再是期待等候父母亲回家的管姝婷,她躲在柴堆里完全由期待等候父母亲回家变成只为逃避二伯母的虐待辱骂和躲避众人的目光。
日子在一天天过去,那些曾经的玩伴,比管姝婷大一点点的同龄人有一些人已经入学,慢慢地,管姝婷意识到自己很快也得上学,就像堂哥堂姐以及兄长管杰博那样,到了年龄都得上学去了。对于上学,管姝婷是期盼的,渴望的,向往的,她在等待着上学的日子快点到来,她会想起父亲对她的期望,也会想起自己对父亲的许诺,她要好好读书。她还会时常想到共同客厅里堂哥管俊海的军棋象棋,共同走廊上堂哥管俊隆的口琴声,管俊隆那本手抄歌词的笔记本,以及管杰博在共同走廊上吹的竹子竖笛,这些都是兄长们从学校学到的爱好和兴趣,管姝婷羡慕他们的爱好和兴趣,她也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拥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管俊海和管俊隆是二伯父二伯母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他们上初中后每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后来又去了更远的地方读书工作,很少回来。管姝婷对那个时期的管俊海管俊隆没什么印象,但是管姝婷仍然记得管俊隆手抄笔记本上手画的英雄人物栩栩如生,笔记本里还有一首歌叫做《少年壮志不言愁》,歌曲里还有一个词叫峥嵘岁月。管姝婷不知道峥嵘岁月是什么意思,但她记住了这个词。
躲在柴堆里的管姝婷盼着上学,盼望着早日成为一名学生,盼望着知识和才艺,盼望着将来有所作为。同时以管姝婷的认知,目光所及能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学校,她觉得学校在村尾,离村头很远很远,去了学校也就能远离二伯母,远离那些诚恐诚惶的日子,学校成为她逃避的另一个出口。
管姝婷越来越渴望着上学,她对上学有更多的憧憬,她就会想去感受校园里的氛围,她就会想着要融入那种环境。还没到入学年龄的管姝婷好几次跟在已经是小学生的管杰博身后去我们村上的小学,到了我们的小学之后,管杰博进入学校上课,管姝婷逗留在学校外面。
管姝婷趴在教室向外的窗口里看教室内上课,看着老师站在讲台上面朗读着有趣的文章,看着下面坐在凳子上的学生跟着大声朗读,朗朗的读书声铿锵有力声声入耳。管姝婷趴在学校大门的门缝,透过门缝,看过学校里早上的升旗仪式,看过老师和学生站在操场上唱着国歌,看过学生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在校园内嘻戏玩闹,看过课后的学生在进进出出学校门口走上走下学校门口的陡坡。管姝婷觉得学生们胸前戴的红领巾特别的鲜艳,她想象着她像小学生们戴着红领巾骄傲自信的样子,她希望有一天能像这些小学生们一样周一到周六每天走在阳光下,走在上下学的路上。
对管姝婷将要上学一事,祖母很为上心,没有上过一天学的祖母专门为管姝婷缝制一个手工布书袋。祖母对管姝婷说:“我老豆在世的时候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不需要读书认字的,所以他没让我上过一天学,早早让我下田干活上山砍柴,有一次大清早上山砍柴,踩到的豹子窝还是暖烘烘的。你两个老姨一个八岁一个十岁送去给别人家做童养媳,也没有读过一天书。我是自己学会了算数,学会认识一些字,日历大概能看懂一些,在龙圩做生意时也全都是我自己计数。读书还是有用的,你要好好读书。”管姝婷记住了祖母的话,读书是有用的,她要好好读书。
管姝婷期待着上学,盼望着上学。
1992年9月1号,是管姝婷不知道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期待而来的日子,管姝婷走在时光的最前端回头穿过光阴的长河看那时的白天来临前的夜晚躺在木床上的自己,在月光从木窗投射的淡淡微光中辗转反侧。
夜离白天来临还有很远,人们在梦乡中沉睡着,除偶尔的犬吠声,四周一片寂静。管姝婷执意没让自己睡着,她睁大眼睛,在黑暗的房间里看着白色的蚊帐经过岁月的熏蒸下发黄发黑的蚊帐顶缝,顶缝上还有好几个缝补过的破洞。
这天是管姝婷人生旅途中重要的转折点,是管姝婷人生求学路上最初的起点,是管姝婷一生以来第一天上学,她在盼望着太阳将要升起来的新的一天,她在想像着新同学的样子,她在憧憬着美好的校园生活,她在畅想着求学路上的未来。
兴奋,开心,期待,心情复杂;平躺,伸直双脚;翻身,侧弯双脚,姿态来回变动。管姝婷把一只手枕在脑后,又把另一手摁按蚊帐细小的棉线格子。管姝婷坐了起来,又继续躺下,她听到一次次身下两条长凳架着几块木板的两端拼起来的简易木床在翻身时吱吱咯咯地响。
管姝婷手里拽着祖母缝制的土蓝色花布袋,那是管姝婷的新书包,祖母一针一线为管姝婷缝制的新书包,这个新书包将在上学之后装满一本本散发着墨香味的课本。管姝婷拽着这个新书包,时而用右手举在头顶上空摇晃盘旋,时而用左手在胸前甩了出去又拉收回来,她无所畏惧周围任何人的目光,毫不顾忌她的性别,像男孩子那样,赤着双脚奔跑在村中的小巷。管姝婷无所畏惧泥巴路的小巷上硌脚的石子,毫不顾忌沟渠堵塞后小巷上到处的污水横流,她蹦跳着,半跃着,一会儿快跑,一会儿慢跑,奔跑在通往四路小学的小巷上,奔跑在上学的路上。
这一路上,天空中的太阳对她微笑,路边的野草对她点头,电线杆上的燕子对她唱歌,小巷尽头远处而来的微风对她轻抚。管姝婷在小巷里遇到邻居,遇到她的平日玩耍的小伙伴,遇到各个年龄段的人,他们会问“咦,姝婷,你到年龄读书啦?你要去上学啦?”管姝婷会昂首挺胸从容自信地告诉他们:“是的,我要去读书啦,我去上学了,我要去上学啦!啦啦啦。”
管姝婷将要就读的这所小学,正处于村尾这一头的主巷路口和大公路交叉处的斜坡上面。我们的村作为方圆几公里最大的村子,周边好几个小村子上的孩子都来这所学校就读。管姝婷喜欢听那些学生说:
听学生说:“我们是少先队员,所以我们要配戴红领巾。”
听学生说:“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听学生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
听学生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新中国的希望,未来的栋梁。”
那个夜晚,一切还是那么静悄悄。管姝婷沉醉在思绪的涌动中,满怀的希望和憧憬,她是一只活力十足的兔子,在原野上一跳一跃奔跑冲向美好的地方。她向往校园的生活,渴望知识的熏陶。
上学后,管姝婷也会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着老师讲课,打开课本大声地朗读课文,也会对着国旗敬礼对着国旗唱起国歌,也会让胸前的红领巾像国旗那样在太阳底下迎风飘扬,也会结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也会进进出出学校大门口,走上走下学校门口的陡坡。
管姝婷会很自豪地说:“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
管姝婷会很自豪地说:“我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
管姝婷会很自豪地说:“我现在是一名少先队员。”
管姝婷也会很自豪地说:“我是祖国的花朵,新中国的希望,未来的栋梁。”
管姝婷会更自豪地说:“将来我要做一个有作为的人,我将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管姝婷再也不用偷偷地追随在一群学生放学后的队伍后面悄悄地学着歌唱《共产主义接班人》,以后她将会光明正大地站在他们的队伍中,大声地一起唱起: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
管姝婷再也不用偷偷地追随在一群学生上学的队伍后面悄悄地学着歌唱《上学歌》,以后她将会光明正大地站在他们的队伍中,大声地一起唱起: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除了唱起《上学歌》唱起了《共产主义接班人》,还会唱起《学习雷峰好榜样》,唱起《少年壮志不言愁》……
管姝婷再也不用翻开管杰博的书包,管杰博不会再责备她乱翻课本打扰着管杰博写作业,她自己也会有课本,会有属于自己的课本,也会像管杰博那样在课本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也会和管杰博一样在煤油灯下在白织灯下写作业,那些课本同样地也和管杰博的课本有着一股墨香味。
夜很深,窗外月光如水,温和淡然。生活过得再糟糕,管姝婷仍然有着属于她那个年龄段的的天真,兴奋,幻想和向往。白天的压抑,多少日子以来的痛苦在1992年9月1日白天来临前的那个深夜尽情地在管姝婷的脑海里宣泄。
管姝婷想快点睡着,紧紧地闭着眼睛,又想清醒地等到天亮,她睁着大大的睛睛。慢慢地睡意袭来,眼皮再也睁不开。管姝婷迷迷糊糊中似乎听到鸡啼声,狗叫声,似乎山头那边慢慢泛起白光,似乎外面有人们起床出门干早活的声音,似乎太阳慢慢地爬上山头,似乎看到自己正在上学的路上。
母亲拉着管姝婷的手,她俩一前一后地走上一条斜坡,走进敞开着大门的四路小学。学校门口的风,吹动的刘海,活跃的校服,微笑可爱的脸蛋,尊敬慈祥的脸庞,阳光下站立的矫健身影,欢声和笑语,旗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朝阳下的花坛,鲜艳的三七花,苍郁的龙眼树,铺着水泥和石子混凝土的校园,教室内白色的墙,房顶上一片片的瓦,在迷迷糊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