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节、重视教育的父母
我们琅南镇以及周边很多乡镇每家每户都有很多孩子,少的四五个,多的八九个,还有一些家庭有十几个小孩,一个家庭多生孩子意味着人多力量大凝聚力强多人手干活。在缺医少药物质缺乏的年代孩子太容易夭折存活率低,多生孩子意味着能活下来的基数就大。管姝婷家族里有一个长辈曾经一个晚上死了两个孩子,管姝婷在很小的时候听到祖母说过:“那个三翁公,哪里是一儿一女的,他不止两个孩子,他有好几个孩子。正赶上闹饥荒那年,一个晚上死了两个,半夜用箩儿一头放一个担去埋了,一个星期后又死了一个。”除此以外,多生孩子还能在自家兄弟姐妹被外人欺负的时候帮得上忙。当一个拳头准备挥过来的时候,一听到这户人家有好几个兄弟,这个拳头马上收回去了。
到了只允许生一个孩子的年代,人们仍然拼了命地生孩子,为了生孩子四处藏匿。几乎每家每户都在生,被砸坏了锅,被损毁了家具,被推平了房子,被搜刮了粮食财物,被抓去引产,被强制做了绝育手术,躲在了荒凉的山沟里,躲进了荒废的坟场墓穴里,都阻止不了大家拼命地生。大家都在生,难道只有自己家只生一个吗?对管姝婷父亲来说,显示是不可能的。父亲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当事人就在隔壁镇,那户人家各种原因只有一个孩子,经常受到另一户有七八个孩子的人家欺负,欺负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家要是这一个孩子遇上意外将来是要绝后的,巴不得这一个孩子的人家绝后,欺负一个孩子的人家拥有的田地和七八个孩子的人家田地一样多,这七个孩子的人家直接把一个孩子人家的田地霸占过来。多人的家庭欺负少人的家庭并不少见。
管姝婷家在只允许生一个孩子的年代,母亲在1983年生下管杰博,1985年生下管姝婷,1987年生下了管姝羽,在1989年生下弟弟管杰强,又在1992年又生下管姝莹。管姝婷的父母生了五个子女。
几个儿女嗷嗷待哺,种植养殖业却毫无起色,管姝婷的父亲投入更多的精力甚至借了外债,这时有人找到母亲,对母亲说谁家生了一连串都是儿子没有女儿,想领一个女孩回去养,母亲说:“我家的女儿我要自己养的,谁都不给。”
父亲的种植养殖项目一个一个地失败外债又一点点地累积起来后,有人找到父亲对父亲说:“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你有三个女儿,送一个出去也行呀!”父亲说:“再苦再累,我都要自己把孩子养大成人。”
祖母却差点动摇,在父母亲都不在家的日子,有人找到祖母,祖母已经做好送一个女孩给人养的准备,最后关头还是征求了母亲的意见。母亲从外面回来,祖母对母亲说:“同心镇上有户人家说要领个女孩,那户人家三个儿子,生第三个儿子时女方被拉去结扎不能生了,现在想领个女儿回去,家里也是种田种地,但条件总体比我们好,他们说会对孩子好的。”母亲说:“我在县城的二姐做老师二姐夫也有稳定收入,他们的条件那么好,知根知底,我都舍不得把孩子送,更何况是外人,什么情况都不清楚,我的孩子谁都不送。”
虽然每家每户孩子是生得足够多,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并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觉得上学还不如种田放牛来得实在,还有些父母只送儿子上学,认为儿子传宗接代,学有所成可以光宗耀祖,而女儿将来要嫁人,嫁了人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再是自家人本家姓,不但花钱还不能光宗耀祖。很多孩子到了年龄上学,父母亲并没有按时及时送去上学,时常有孩子入学年龄被耽误,有耽误好几年才上学的,同一个年级里,年龄相差是较大的,一入学有就着年龄差,有六岁,七岁,八岁,九岁甚至十岁的。
有人问过那些不送孩子上学的父母:“你孩子这么大了!够年龄了吧?还不送去读书吗?”
“早就够了!读什么书?!家里要做工,去了读书,家里没有人帮手做工了。”
“不读书连自己名字不懂写,不读书连数算不对,买东西是要被骗的!”
“家里的牛要放上山去吃草,鱼塘的鱼要等着割草来喂,又养着猪,养着鸡和鸭,这些工天天都得有人做,去了读书我的工没人做!”在这些父母的意识里农活比上学重要,孩子在读书的年龄里也是到了能帮家里干活的年龄: “好不容易养大能帮做点事,一读书家里的工谁做?!读书又要花钱又耽误做工!”
“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去读书,你不送他去读书打算天天这样做工吗?你家孩子不读书不行啊!”
也有人问过那些只送男孩子上学不送女孩子上学的父母:“你只送儿子去读书吗?不打算送你女儿去读书?”
“送儿子去就行了,女儿读什么书!”
“女儿也要识字要懂算数!”
“女儿读不读书一样要嫁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识字能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嫁出去?你看到谁家是靠女儿传宗接代上香火的?谁家还不是靠儿子!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待!才能继香火!女儿嫁了人我沾不到一点好处。要是我儿子读书读得好,将来有出息,还可以回来拜拜太祖公。”
“你只送儿子读书,你女儿以后是要埋怨你的啰!”
“埋怨就埋怨,能有办法吗?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些父母愤愤地说,好像女儿出身为女孩子就是女儿的罪和恶:“要是她在能长出个屌,我保证给她读书的机会,我保证送她去读书,她想读可以读到她读不下去为止,读到她不想读为止。要埋怨就埋怨她自己,只长了只嘿!没有长个屌,埋怨她自己长个嘿哟!”
对于不被这些父母重视教育的孩子和不被父母送去上学的女孩子,旁人只能叹息:“挺聪明的孩子,不读书就可惜了!”
“这是他/她的命,到时再说吧!”这些父母只能推脱,实在推脱不了,怏怏然说别人多管闲事。
当然会有父母良心发现觉得多读几年书到底比一点文化没有强一些,开始张罗着送孩子报名入学,同时也有父母熬到孩子不断哀求着要去读书,才会给钱报名入学。
管姝婷曾看到过,比管姝婷大几岁的男孩,天天赶着一头大水牛在旭日初升的早上走在乡间的小路,偶遇上正在上学路上的同龄人,男孩从不羡慕,因为男孩家灌输给他的思想是读书是没用的!
“你不去读书吗?”同龄人问男孩。
“读书有什么好吗?”男孩非常不屑。
“可以识很多字啊!”同龄人对读书充满向往。
“屁股坐疼,又被老师管着,不能玩不能动,还得天天吃粉笔灰,有什么好!”男孩内心无任何波澜。
“老师除了教我们认字还教我们数数,读书以后我还知道怎么数我家养的鸡了,我前几天数了数,母鸡三只,公鸡两只,一群小鸡有二十一只,我家一共有二十五只鸡,不对,是二十六只……。”同龄人一边说一边用手指计算着。
“我不读书一样知道我家的鸡有几只,我家的牛有几头。”男孩随口就说出他家养的鸡有十一只,牛只有一头,然后哈哈大笑,他笑弯了腰,过好久才直起身子,那时初升的阳光照在他朝气的脸上,只见他满脸轻蔑,然后再笑着打断同龄人的话:“你读书人,有文化了!还要用手指头算数!?还算错!哈哈。”
“你不读书你怎么懂算?”同龄人不服。“老师除了教我们认字,算数,给我们看连环画,还给我们讲故事,又有同学一起玩。”
“我老豆告诉我的。”老豆是男孩对父亲的称呼,男孩神气得很:“我捉麻雀比你读书好玩,我掏鸟蛋比你读书好玩,我边放牛边吃野果比你读书好玩。要是我饿了,我就到田里挖个番薯,堆一个土垒,煨得可香哇。”
“我们都去读书,就你去放牛!”
我放牛比你读书好,我放牛不但不需要花钱还可以帮家里做工,减轻家里负担。有时我跟我老豆去刮一下松香,把松香一卖我就有钱了,你读书需要花钱,读书会把你家读到很穷,而且会把你变成书呆子。”男孩反驳道:“你要变成书呆子啦!你就是个书呆子!!”
“谁说的,我读书将来有出息了肯定会赚钱,读书只会越读越聪明!”
“我老豆说的!你们读书不如我放牛,不如我刮松香。”
不能说到一起的同龄人不再理睬对方。
管姝婷没有深入了解过男孩后来有没有去报名入学或者上学后多久又辍学。那天管姝婷看到的是同一个年龄里的两个孩子在不再理睬对方后走向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一个把书本放在头上用双手扶着书本往学校方向走去,一个一手牵着牛一手拿着棍子呵斥着牛往上山的方向走去。
管姝婷父母对生儿育女观念保持一致,有着村上大部份人一样的思想,多生多养,但对子女接受知识教育的态度在村上和这些不重视教育或者只送儿子读书的人的观念却是背道而驰的。教育上父母没有重男轻女,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的机会,以致于父母亲的行为常常无法令这些人理解,父亲更是村上好几个年纪较长的长辈坐在代销店闲聊的谈资:
“你看看,管育麟生养几个子女,个个都送读书,苦了自己。”
“送两个儿子去就行了,三个女儿没必要送。”
“女儿迟早要嫁人的,在帮外姓人花钱。”
“能送到小学毕业已经不错,居然还要花钱送女儿去读初中,去读高中,要送去上大学。”
“管育麟是脑子入水了。”
“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那些坐在代销店里闲聊的长辈只要一提到管姝婷父亲,他们总是摇头“管育麟自从有了儿女,没一天是为了自己的,没日没夜地为儿为女拼命赚钱过日子还送读书,没人像他这么拼命。”
“育麟,不要那么拼命做,工是做不完的,活是干不尽的!”当管姝婷家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贫寒交加的时候这些人很是怜悯管姝婷父亲为家庭为儿女的付出,当管姝婷家的日子在一段时间里一天天地改善了很多的时候这些人又说:“管育麟有钱没地方花,要送女儿去读书。”
管姝婷在回顾于与父亲有关的往事的时候,总会不知不觉回到村上的长辈在劝父亲放弃三个女儿继续接受教育的场景,他们认为管姝婷父亲只要送两个儿子接受教育就可以了,女儿是不用读这么多书的,何况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总是要嫁人的。
“育麟,你不要送女儿去读书了,女儿读那么多书干什么!有什么用?!”
“育麟,女儿读够两三年足够了,没必有再送去学校。”
“育麟,要是你只送儿子读书,这个钱是可以借给你的。”
“育麟,你把女儿也送去读书,这个钱不能借给你。”
管育麟是管姝婷的父亲。有那么一个学期,父亲无法一下子拿出五个子女的教育费,只能向村上亲朋戚友借,一个长辈对父亲说的话管姝婷至今记忆犹新:“你儿子读书我可以借钱给你,你女儿读书没有钱借给你。”
父亲不跟任何人争论和辩解,他的精力全都放在干活和教导儿女上面。父亲告诫管姝婷,将来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人生不能碌碌无为,他再苦再累一定要送几个孩子去上学,儿子和女儿同样有上学机会,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高中考大学,能学有所成。那个时候管姝婷还很小,还没有上学,那时还有父亲在家的一直陪伴,管姝婷很认真地回答:”叔,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将来我要上高中上大学,我的人生要有作为。”
父亲给管姝婷讲过抗战英雄董存瑞,刘胡兰,给她讲过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给她讲过科学家居里夫人,诺贝尔,爱因斯坦,钱学森,天文学家张衡,建筑学家林微茵,还有文学家高尔基等,很多名人求学和成才故事。那时的管姝婷非常贪心,想着长大后要当科学家,要当天文学家,要当数学家,要当文学家,要做对社会对人民有作有为的人。
“要是当年家里条件允许,能继续读书,你叔我不会辍学,那时差一点考上高中,再坚持一下会是不同的结局。”这个当过兵,差点留在部队继续发展的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从初中毕业辍学到入伍当兵再又不得不回到农村后无比遗憾地表示,后面接着说:“那时你阿公有病,只能从部队转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