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周东迁,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统治者,天下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与纷争。
但乱世自有英雄出。
为了平息战乱,回复天下人平静的生活,各种各样的圣人带着他们奇奇怪怪的思想横空出世了。
而孔子做为儒家的开创者和至圣,自然成为了其中最靓的仔。
凭借广泛拜师所获得的扎实基础知识和四处游历得到的广博见闻,孔子深信天下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只要大家各安其业,自然天下太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简单来说就是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所有人都相亲相爱,那天下哪还有什么纷争和战乱?
儒家子弟们深信这一点,并为此奋斗了数十年,然而现实确是啪啪打脸。
时间从春秋进入了战国,纷争和战乱越演越烈。
看着流不尽的鲜血,燃不完的战火,儒者们迷茫了。现实似乎与他们的追求背道而驰。
孟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站了出来。
为了巩固儒家的基础,“礼”与“仁”,孟子明确提出了“性善论”,毕竟,若人性不善,所谓的礼与仁又讲给谁听呢?
而造成天下动乱的原因完全是上位者因为受后天环境和其他邪说的影响,变得贪得无厌,无休止的索取造成的,只有限制上位者的权利才能获得真正的国泰民安。
所以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0的思想。
于是儒者们沸腾了,儒家的传承稳定了,但代价是得罪了所有的当权者。
如此又过了数十年,乱世纷争如故,儒家却慢慢淡出了世人的视线。直到荀子的出现。
荀子不再将矛盾集中在当权者的身上,而是推而广之,大胆提出“性恶论”的观点。
而且明确提出了改善它的方法,一是劝学,希望用儒家的思想导人向善。二便是从黄老之学中找出天道的规律,提出人定胜天的观念。希望能帮助人们对抗心中的恶,释放心中的善。
让儒家思想再次回到了当权者的眼中。
只可惜荀子提出的改善方法过于笼统与虚幻,连他的徒弟都不相信能成功。
韩非和李斯,谁能想到一代大儒竟然教出了两个法家的代表人物。
这二人深受老师性恶论的影响,但却不相信仅凭教育便能导人向善,他们更相信实实在在的严刑峻法更能够约束人性中的恶,并且为此身体力行,从而让秦国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