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李成长的第25期原创文章
开门见山哈!本篇文章始终贯穿“借假修真,借事修人”这条主线。从学琴到做事,从做事到做人。总结出高品质学琴必备的三个层次。鼓励你务必看完,可能对你很有启发。好、开始!
有一段时间,我常常在思考!我们的孩子到底为什么在学琴?学琴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你可能会鄙视我!净想一些没用的,光练就完了,想那么多干嘛啊?
其实,我并不这么想,反而我认为想明白学习目的和意义,比练就完了更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指导你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其实,我认可“无”可以决定“有”。
可以说,学习任何乐器,只要想学好,付出足够的时间是必须的。可是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到底意义何在?难道只是会演奏几个曲子在人前卖弄一下吗?我想肯定没有这么肤浅!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直到近期我终于想明白了,我们自己学琴的目的和意义。我的理解有三层,第一、现象层,第二、迁移层 ,第三、超越层。
学琴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开始前,我也想采访你两个问题,你可以尝试回答一下。
你为什么要学琴?学琴这件事对你有什么意义?
可能有小伙伴说:学个技能,考级加分、陶冶情操、要当演奏家、培养注意力等….还有的小伙伴说:我、我也不知道,爸妈让我学的我就学啦、还更有的说:别人都学了,我也要学等…
可以看出,有部分人是主动的,有一定的目的。有部分人是被动的,自己还没有办法抗争,只能妥协。
被问到学琴有什么意义时,多数人可能会支支吾吾或沉默不语。
或许大家都忙着练琴,把其中最重要的意义给忽略了。事实上,我们只有把学琴的意义搞明白,才能把学琴这件事真正做好。那什么是意义呢?
意义是对事物的认知、评价或情感价值的体现,反映出对事物重要性和影响力。换句话说:表示你对这件事的认知能力,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它类似价值观、能指导你的行为。你说它重要不重要?可是大多数人生生把意义忽略了。
有一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战术上的勤奋,永远无法弥补战略上的懒惰”每天忙于练琴是战术,忽视思考目的和意义是战略。你会说忙于练琴不对吗?当然对!还有比“对”更重要的事等你呢!你感觉,是不是有点颠倒了呢?
刚刚说了,意义就像价值观,它会悄无声息地影响你的想法、行动和选择。真的很重要!
好,下面展开谈谈这三个层次
第一、现象层
比如孩子们学琴或学习,老师或家长让学什么就学什么!让怎么学就怎么学,没有反思为啥要学,适不适合自己学,学了有什么用?
有的孩子学琴或学习,是为了给老师或家长学的,作业也是给老师做的。他们没有思考背后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在这个层面我们的学习和练琴是机械的、僵化的。
比如:以学琴是为了考级的孩子们为例。他们会在整个学琴生涯都会以考完级为目标,这个逻辑没有问题啊!因为目的和意义决定行动嘛!所以就会以考级为总方向。
这里没有否定考级的意思。关键问题是考级它有多个评价标准,例如:有优秀、良好、通过和不通过。
假如以考过为目的,有多少学生会向最高标准优秀努力呢?我想肯定会有,估计很少。可能大多少人还是以最低标准通过为主吧!
如果你以考级为目的和意义,你的价值观会以目的为取向,不管怎么样,通过考级为第一要务。你知道吗?定位于考级,不但影响你对练琴的标准,还会失去很多比考级更有意义的事情。后面我会说。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及时止损,转变思路重新定位,我想会收获更多。
再举个我们自己的例子。我们学琴的初期,就本着学个技术。练琴时,总想着多练一些,这样过课会更快,从而可以学更多课程。
但是,随着学琴时间的增长,就在思考学这么多课真的很有用吗?作为我们业余学琴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儿?曲目数量多如繁星,我们这辈子可能也练不完。怎么办?难道学琴就为了学点技术或培养个特长吗?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第二、迁移层
带着思考和质疑,假设我们把学琴这件事升高一个维度会怎样?
如果把你的学琴目的和意义从现象层升维到迁移层,你会发现就像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永远不再局限学个特长、考个级、学个技术等….
而是经由学习一件乐器或事物的形式为载体,深入地将它单点击穿、学精、学透,总结出可复制的经验和底层的通用规律,从而有利于,对其他事物做到可迁移、可复制的超级目的。
举个例子!
例如:借助学习小提琴或其他乐器、甚至不是乐器,或者其他的什么都行,只要能作为一个载体就行。如果能从现象层升级到迁移层结果大不同,来看看对比。
假如不将你的学琴目的和意义定位到迁移层。你就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练琴。你会认为什么事都比练琴重要,练琴这件事是没有地位的,可有可无的。
假如不将你的学琴目的和意义定位到迁移层。你就会没有任何标准的差不多就行。音准高点、低点就这样吧!这个动作只要像就行了。一切就是差不多,妥妥的是一个差不多先生。
假如不将你的学琴目的和意义定位到迁移层。你就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无所谓。课上老师讲了一遍,自己没懂,算了!不去问了,干嘛这么麻烦,就这么练吧!
负面的“假设”还有很多….. 下面我说正面的“如果”。
如果,你的学琴目的和意义本是迁移层。你就会每天雷打不动的练琴,只要不是特殊的事,都不会撼动每天固定时间练琴。
通过练琴你会说:我要培养一个长期坚持的好习惯,练就坚毅的品格。
如果,你的学琴目的和意义是迁移层。你的学琴标准就像眼睛一样里面容不得沙子。这个音不准怎么能行?必须要拉准,动作不准确,想办法一定要弄对。
借助练琴你会说:我要培养高标准意识,不断挑战自我的决心。
如果,你的学琴目的和意义是迁移层。你就会主动探究事物的底层规律。老师给我讲的这个事,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能理解到位,有没有类似的可以借鉴帮助理解的例子等…..。
经由练琴你会说:我要保持好奇心,提升探索欲,主动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事实上,我们可以借助学琴,把一件事做到努力做到最好,甚至追求极致。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经验和学习的方式方法。即使以后你不再学琴了,它给你带来的益处会让你受益一生。
其实,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多事都是相似的,大同小异的。
如果从最根本的本质来说:我们人和一棵树没啥区别,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即便小提琴演奏家和厨师也没有特别的不同,无论什么行业都离不开人这个要素。只要是人做的事就有很多是相通的,只要相通就可以迁移复制。
这一两年,我们经由学习小提琴得到的经验和学习方法,已经用在其他领域上了。比如小李同学的学科学习,体育锻炼,日常生活等…这部分的详细内容,我计划单独写一篇。
如果说现象层是从0到1,那么迁移层就是从1到100,甚至更多....
第三、“超越层”
我们还可以继续从迁移层升华至超越层。“超越层”是借助事物达成“借假修真,借事修人”的终极目的。
我们不仅仅做好一件事或多件,更要从事物中追寻人的心灵的觉醒和品质的跃迁。事实上,事是人,人也是事,事是人的镜像,人也是事的镜像,事如其人,人如其事。
有一天,我陪小李同学练贝里奥第九协奏曲第一乐章,其中某段复杂双音的困难片段,她练了好几天(每天固定10分钟或20分钟)没啥进展,几个双音的高音部分还是不能有很好的准确率。
我看她有点能不能拉准都无所谓、差不多就行的态度。陪她练琴这种态度是不能容忍的,想练必须练准,没有可商量的余地。
我们知道音准分绝对的和相对的,我们可能无法暂时无法练就绝对音准,最起码要听起来是准的,这个准是人耳可接受范围(5-10音分)内,演奏家们标准可能高至5音分以内。
如果小李同学对几个音准做出让步,表面上听得见的是几个音准问题,背后看不见的却是人对事的无奈与妥协。
我跟小李说:准的音就好比正直的人,向左歪一点就高了,向右斜一点就低了。做人能歪一点或斜(邪)一点吗?肯定不能,这是品德问题。
假如这个问题不纠正,看似是几个音不准,更恐怖的是人品有缺陷。对某些事物能不退让的,就要坚持,能不迁就的,就坚决说不。
一个经常迁就和妥协的人,不是一个所谓独立的人,这是没有任何原则的人,没有原则的人,什么都是,什么也不是。
以上这三个层次就好比哲学里的三重境界。
比如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如果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大概是这样:
第一重是直观认识。我们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做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深入地思考和理解。
比如:我们学琴,没有思考为啥要学?学琴的目的是什么?让怎么学就怎么学,让怎么练就怎么练。这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第二重是反思和质疑。随着我们学琴的时间和经历的增加,我们会对这件事有些思考和疑问。
比如:我们学琴就为了学个技术拉个曲子吗?还能不能从音乐拓展到其他领域。这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
第三重是深刻理解和回归。经历长期的思索和感悟后,又重新回到了简单和纯真,但已不是当初的无知状态,而是深思熟虑的成熟。
比如:我们能不能经由学琴这件事,从中看见自我。做事就是做人,人即是事,事也是人。这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总结:
全篇概况大概是这样:开门见山地点明主题。随后是我的思考与疑惑,并向大家提出两个问题。然后聊聊学琴的目的和意义的重要性。之后重点讲了三个层次、分别是现象层、迁移层和超越层。最后结合哲学的三重境界类比了我所理解的三个层次。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思考和总结是比较个人化的,由于我个人认知能力的局限,有不恰当的地方还请多多批评指正。
不过对于我们大部分业余学琴的孩子或家长来说,在理解和阅读这些观点或思考,还需辩证看待哈!但愿也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关键的还要根据你的实际“看情况”。同时,非常欢迎将你的思考写在评论区。
我是小李的成长,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力挺你转发给,需要被你点亮的人。期待下一期和你一起分享交流,下期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