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舒茵
金黄的银杏树叶随着寒风飘落,铺满了水泥道,让我想起了曾经教过的一篇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样的美,属于初冬的金陵。
今天,我们跟随宋导师来到了河南参加商丘师范学院举办的“国培计划(2020)”培训项目。特别的是,这次活动我是作为讲课的老师参加。
再次执教童漫作文《新坐井观天》,我有了不一样的领悟。在小伙伴的帮助和宋导师的指导下,这个故事的教案设计越来越完整,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东莞上这节课时,我还不明白童漫作文中的“抖包袱”,总是认为“童漫作文就是看图写话”,只要告诉孩子图上有什么,怎么写就可以了。经过一个星期的跟岗学习,特别是听了宋导师执教的课例《荒诞的理由》后,我深深感受到了童漫作文的魅力所在。
这次的商丘之行,我们还听了宋导师的讲座《统编小语教材解读与教学有妙招》。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宋导师在解读小语教材时跟我们分享了他执教课例《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构思。宋导师先从生字“戎”的教学入手,接着提出一个疑问:“你认为道旁的李子是紫色的还是青色的?”然后讲解课文重点句子“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宋导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难点。虽然这是一篇文言文,但在宋导师的设计中,我似乎看到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还有学得兴致勃勃的学生。我想,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应该是这样,无论拿到什么样的教材,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宋导师还用《穷人》这个课例来教我们如何教长文、难文。
商丘之行,对我来说,是磨练,是收获,就像那金黄色的银杏树叶一样飘落在我的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