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师最大的感觉是什么?一个字:忙!两个字:很忙!!三个字:非常忙!!!
备课、出试题、改作业,课后写反思……
晨读、午课的监督与辅导,卫生的督促,学生一般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处理……
应对各级检查、填表格、写手册、作总结、析数据、记笔记……
我们老师劳心劳力,学生也整天埋头苦干,最后就算是家长眼中最好的结果——考上重点大学,然而,这就是教育的目的吗?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叫“走不回来的小和尚”,说的是一所寺院,准备扩建殿堂,需要移栽院内一棵珍贵的银杏树。方丈就让两个弟子去挖土移树。刚挖了几下,一位小和尚就说:“师兄,我这把铁镐木把坏了。你等着,我去修一下再挖。”师兄劝他移完树再修不迟,他说:“那怎么行?用这样的镐要挖到什么时候呀!”
小和尚去找木匠借斧头,木匠说:“真不巧,我的斧头昨天砍坏了,我用菜刀给你修一下吧。”小和尚说:“那怎么行,用刀修得又慢又不好,我去找铁匠把你的斧头修一下吧。”
小和尚带着斧头,在另一个村子找到铁匠,铁匠苦笑着说:“我的木炭刚用完,你看……”小和尚便去山中找烧炭的人,烧炭的人说:“我已好多天没烧炭了,因为找不到牛车去运木料。”小和尚又去找运木料的车把式,车把式说:“你看我的牛生病了……”
几天后,僧人经过四处打听,才找到这位小和尚——他正提着几包草药,匆匆向车把式的村子中赶。大家问他买药干什么,他说为牛治病,又问他为牛治病干什么,他说要用牛车运木料……挖树的事,早已被他忘到了九霄云外了。
读这个故事,感觉就像笑话,置身其中的小和尚,却严肃而认真地奔忙着,以至于“走不回来”,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是要“挖树”。
他忙碌的很多事看似一环扣一环,看似重要,其实只要你用心想一想,都不该他去做。他包揽了这么多本不该他做的事,不忙才怪!甚至忙到没时间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处在教育中的我们,似乎也如小和尚一样,严肃而认真地奔忙着,却忘记了自己教育的初心,所以也“走不回来”了?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我自问时,有幸读到王木春老师的新书《过去的课堂》,顿时眼睛一亮:这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需要的教育!
喜欢金克木笔下带着孩子们用泥巴随手捏东西,用厚纸和废木料做着小玩艺的图画教员。
现在国家也在提倡开足课程,还有检查跟进,可是如金克木笔下的图画教员这样的专业人士不多。就算有,大部分也要兼着语文或数学,而语数一考再考,一试又试的大环境,又要应付这检查,那材料,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安全问题的过分敏感。像这样带着泥土气息的活动已少之又少了。
周大风回忆里的化学教师江圣泗先生,在生物教师沐绍良先生帮助下,编演了一出十几分钟的短剧,剧名《火星人》,师生同台演出,成了七十年后还在回响的一个幻想剧。
如此有创意的演出,如此随性的集体活动,却留给学生那么深的印象。如今要组织这样的活动,安全预案、活动计划、活动总结等一堆方案要做,还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如此忙碌的生活,又要增加这么多工作,有几个老师愿意去做呢?
朱永福眼中的孟夫子,知识渊博,口才雄辩,讲课既富哲理,又充满激情,任何人听他的课,都会被他吸引,感情随他的指引而回荡起伏,进入秦汉和唐宋诗文的境界,下课铃响后,才如梦初醒,回到现实。
喜欢这样专业的老师。我也一直呼吁教师要让自己专业起来,赢得别人的尊重,希望老师们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各种精细化管理,各种资料的准备,忙碌的生活,似乎连教书都是抽空而为之,如此自我提升的时间和精力在哪里?
钱学森在《我的中学》中描述:老附中师资水平很高,对学生很亲切,常和学生接触,像教我们生物的于君石老师(同音),常带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制作标本,我记得给了我一条蛇,让我作标本,后来这位老师去了南昌,现在是江西大学教授、省政协委员。马大猷在《附中六年》写道:印象最深的是两位数学名师,傅种孙先生和程春台先生,后来他们部是师大教授。两位先生是中学直接使用国外课本的倡导者,他们组织了国外课本的影印工作,影响很广,范氏大代数几乎全国使用多年,大大提高了数学水平。
一篇篇看下,不禁感叹:当时的教师素质真高!师资水平也是现在教育的软肋。前不久,我应邀给新教师做完讲座,结束后与进修校校长茶聊了一会儿。他就在感叹,如今招教师门槛越来越低,一些优秀人才都不愿意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工资是一个原因,管得太细,事务太杂,需做不少无用功是另一个原因。
民国的老师大多学养丰厚,性情各异,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又比较宽松,课堂中更多地流露了他们的真性情。所以“民国教师的课堂,无论浸润,还是灌泄,无论婉言提点,还是当头棒喝,无论和风细雨,还是疾风骤雨,都氤氲着师生间的心灵交往和精神互动”(谢云语)。这种有“人”的课堂,自然的教学,带着泥土的气息,带着儿童的玩味,教师专心研究教学,孩子当玩就玩的教育,才能成就自然人吧?
不要再让教育“走不回来”了。家长,社会组织去培训;安全,社会机构去担当;活动,政府部门去组织;检查,多些实质,少些形式;会议能短就短;纸质材料,能少就少……让学校教育教学回归简单,让教师安心教学,专心研究,让孩子正常成长……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 共同成长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