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又一篇继续探讨心智基本功能的文章,依旧绕不开“小我”与“大我”的区分。很多朋友之前提醒过我,说我的文章写得太学术、太技术,读下去会觉得吃力,不像日常的文字。于是这次我决定回到个人经历,从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出发,重新思考这个话题。
【拳馆里的思考】
曾经的我有好几年泡在拳馆里,发现很多人都有“冠军心态”,可是真正走上职业赛场的,寥寥无几。那时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让梦想变成现实?
后来,我渐渐靠近那些真正的职业拳手,才发现他们的“不可推卸的纪律”。那不是喊口号,而是身体里的铁律——训练、饮食、睡眠,一切都像呼吸一样严格、真实。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人生其实就是一系列正在发生的行为。所谓“冠军心态”,最终都要落到具象的行动里。冠军不是因为想得多透彻,而是因为他在做——做得彻底,做得到底。
【借口,都是小我】
我们的大脑很会制造借口:太累了、今天心情不好、环境不公平……这些理由都是真的,但它们的存在,几乎唯一的功能就是让我们停下来。
如果你盯着的是行动,那么现实就很直接:冠军就是冠军,第二名就是第二名。职业的资格、比赛的奖牌、数字化的积分,都是摆在那里的结果——清晰、残酷,却也公平。没有人会在乎你有多少情绪、有多少抱怨,结果就是结果。
真正的“大我”,不会和这些藉口纠缠。小我,是我们和自己讨价还价的声音;而大我,是那个透过行动被写在现实里的存在。
【行动,就是信念的证词】
人可以无限地追问:“如果当初我这样,会不会就不同?”可惜,世界只留下唯一的结果。所有的“如果”都只是空想,无法改写分数,也无法兑现愿望。
欲望本身并不会带来意义,只有当欲望转化为行动,它才会发光。很多痛苦、迷惘、焦躁,本质上都是因为人把眼睛放在脑子里,而不是双手双脚正在做的事上。
所以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想什么,而在于你做什么。
【小我与大我的交织】
中国文化里常说“舍小我,成大我”。我慢慢理解到,小我多半与情绪、面子、执念有关,它制造犹豫、退缩和解释。而大我,是那条真正的人生道路,是通过身体、通过现实,才能被证明的存在。
一个学者贡献的学术,一位企业家达成的业绩数字,一个拳手赢下的比赛……这背后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在做。他们的意义,不在思想里,而在动词中。
【弗洛伊德的提醒】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我们的心灵由三部分组成:本我(id)的欲望,超我(superego)的道德与理想,自我(ego)在两者之间调和现实。幸福,并不是欲望本身,也不是道德本身,而是当三者在行动中对齐时,人才会真正安宁。
他说:“最幸福的日子,就是当你的本我与超我都能与现实对齐,一切顺畅运转。”
换句话说,当我们想要的、我们认同的、以及我们正在做的三者合拍时,幸福就会自然出现。
【小结】
生命是一个事实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想清楚,而是做下去。
真正的冠军,是那个把欲望、信念和行动统一起来的人。
幸福也一样,它不在脑海里,而在你真实正在做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