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2.发散思维技术

面对某个客观情况(事实或现象),当事人不知晓具体原因就做出消极或极其糟糕的解读,导致自身焦虑紧张或者是猜疑不停等消极情绪。

发散思维三个典型提问:
1. 其他可能的不同解释有哪些?
2.支持每个解释的证据是什么呢?
3.对于每个解释,你的相信程度是多少?

发散思维技术: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解释,并寻找证据支持这些解释,得到更高可能性的解释,并验证其猜想。

他人参照法:来访者可能想不到更多的其他解释时,可以启发他,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他会有什么可能的解释。

注意:寻找这些可能的解释的过程,需要来访者参与,启发他思考,而不是咨询师替他想。

发散思维应用五个步骤:
1.确定客观事实或现象
2.寻找更多可能原因解释
3.为每个解释寻找支持证据                      4.评估各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用%表示)
5.采取行动验证可能性,寻找相应证据和做出某个行为验证这种可能性的真实性。

替代思维:从多种可能的解释里,选择两到三个可能性高的解释,作为替代思维。替代思维中可能包括或不包括原有的自动思维。无论是否包括原有的自动思维,当来访者接受一个包含更多可能性解释的思维时,情绪就可能得到缓解。

行为改变:验证和沟通

1.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替代思维,包括两个或更多的解释,需要去验证了解事实的真相。

2.如果涉及他人的言行就需要与他人沟通,澄清他人言行的意涵。

应用范围:只要是涉及对客观情形的原因,解释和分析都可以运用。

1.用于在人际互动中对他人言行的解释。

2.用于健康焦虑个案中,来访者往往对身体的状态如头昏不明原因的疼痛,做出糟糕的解释认为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但实际并非如此。

3.也可以应用于个体对自我表现的解读。如考试成绩个人业绩的分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