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16,8-20-2,离娄章句下20-2》
【"汤执中,立贤无方。"】
今天是丁酉年乙巳月甲寅日,五月初二,2017年5月27日星期六。
这一节继续讲解忧勤惕厉的精神,故事主人公为圣人商汤,商汤行政上秉持"执中"原则,用人上贯彻大公原则。
中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思维,是观察和处理事务的定理。商汤在以下两方面贯彻中道,一是制心,日用常行遵守规律,紧急变故随处权衡,均以中道为准则。二是制事,遇到似是而非的情况,以中道格正,避免混淆,事情的开端和结尾、原因和结果,以中道格正,避免颠倒。
不行中道行不行呢?不行中道的结果,就是掉入意见的泥淖——凭着意见办事,意味着没有观点,没有理论,没有体系。一句话,任性。做出的决策和采取的措施从源头上、结构上就歪了,结果的偏颇就可想而知了。不行中道行吗!
商汤用人,贯彻大公原则,体现在立贤无方,方,是范围的意思,无方,则表示用人政策上体系开放,没有限制和拘束。只要是贤人,不问来路,不问出身。
立贤无方这条原则有什么奥妙呢?两点,第一,贤人,只有贤人,才是修政立事的真正力量。第二,贤人稀有。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天资随处可见,超凡入圣则必经学习,而这一条,既使当今世界,随处可学的优渥条件下,仍然是稀有现象。如果说古代是书籍稀少等客观条件制约,当今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则是现代性思维的实用主义思维自我设限,“有用没用”是衡量学不学的标准,使得真正的学习竟然成为一种奢侈的稀有的现象。
贤人,一方面是主要力量,一方面实际上又是稀有的,如果搜罗不广,很可能就会遗才。所以,不论亲疏,不管贵贱,广开求贤门路,这是商汤之所以为商汤的忧勤惕厉精神的体现。
商汤,以中道处天下之事,以公心用天下之贤,接上了大禹的道统,成为中华文明的传人。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