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重宝与庆历新政


为了填补因为西夏入侵以及辽国趁火打劫而耗费的军政开支,庆历元年,宋仁宗铸造庆历重宝。“庆历重宝”是宋钱中最早称“重宝”的钱,材质上有铜钱与铁钱两种,钱文正楷有直读与旋读之分,面值有折十、小平等数种。重宝,自唐朝之后都指虚值大钱,是古代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通用手段。
庆历三年,欧阳修推荐范仲淹,开启庆历新政改革,范仲淹提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整顿吏治的手段,得到仁宗同意。宋朝的官到了仁宗时期,总数达两万,地域比汉唐小,官员却远远多于汉唐,但是改革触及了士大夫的阶层利益。庆历五年,欧阳修和范仲淹分别被贬到滁州和邓州,先后一年写了《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庆历五年新政被废弃之后又铸造了铜钱,但是因为折当过多,市面上很难流通,被迫于庆历八年将当十钱改为折三钱流通,这是宋代折三钱的由来。庆历九年,改元“皇祐”,“皇祐”是两宋仅有的一个没有铸钱的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