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我还没系统读过《物演通论》,对于递弱代偿原理的理解也并不深入,甚至还有一点质疑。但是也确实很肯定递弱代偿原理中的一些成分,它很好的解释了我以前对世界的很多思考,不管其正确与否,都是一门很不错的理论。
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递弱代偿原理:
如果一切的存在都由其必然,那么这个必然就是“存在域”。一切的存在都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存在度和代偿度,二者之和必将等于存在域。
在理论中我有很多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是存在度降低和代偿度上升的因果关系。
递弱代偿理论提出,物质存在的存在度下降导致代偿度上升,也就是说存在度下降是代偿度上升的因。
即,因为存在度下降,所以代偿度上升,那么又是因为什么物质的存在度会下降呢?
这涉及到递弱代偿理论的两个基石假说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和热力学中的熵增定律。
首先在宏观的大尺度上,物质的熵总是在不断增加的,即你眼中的世界好像在变得越来越有序,但是实际上却是在从有序变为无序,这是基石一。
基石二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揭示了宇宙整体的能量是无限的,并且质量与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在奇点之前,宇宙是能量态的(虽然说这时候宇宙并不存在),在奇点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宇宙从能量态中衍生除了质量态。
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是从能量角度解释万物发展的整体趋势——熵增的。
那么既然质能方程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关系,从质量角度看这一整体趋势又是怎么样的呢?
王东岳说:万物的存在度在下降。
我不清楚他的推导过程,我自己是这样理解的,因为宇宙的能量虽然是无限的,但是却是有上限的。
这并不冲突,就k是无限且有界,就像宇宙的大小一样。
在无限且有界的能量和无限且有界的空间内,如果熵在不断增加,就一定有什么东西在不断减少。
王东岳将这种减少的东西称之为“存在度”。
那么可不可以理解为,宇宙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合理的存在,那么既然合理就满足递弱代偿的存在域。
把宇宙看做整体的的存在,这个存在域就是宇宙无限且有界的空间和能量,宇宙的生命同样也是无限且有界的,即使现在的宇宙仍然很年轻,但是和前一秒相比它也一定在老去,即流失的宇宙本身的存在度在不断减少,换来的是宇宙整体熵的增大。
这里,熵是不是就可以被称之为宇宙的“代偿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