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职责:保护孩子的身心安全,做孩子情感的守护者。
接纳与共情: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接纳是对他人的情感体验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认可,而不是把他人的情感体验看作我们想要说服他人摆脱或放弃的东西。接纳听起来就像是:你很难过,这种感受是真实的,合理的,我看到了。而不接纳,或者不认可他人感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听起来就像是你根本没必要这么难过,你太敏感了,别这样。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内心深处都需要他人看见我们的本心,而且,在任何时候,我们的本心都与我们的感受紧密相连。
共情是父母的第二项情绪守护职责,即我们理解和体会他人感受的能力。共情的前提是承认他人的感受是合理的,所以接纳在先,共情在后。得到共情后,孩子会觉得有人跟自己站在一起,好像那个人在帮助自己分担情绪压力,毕竟只有强烈到无法调节和控制情绪,才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我们会觉得有人理解我们的感受,这会让我们的情绪更加可控,从而提升我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提高了,情绪就不大可能转化为行为,于是孩子的外在表现就会改善。
感悟:孩子的情绪释放方式是转化为行为,这是孩子情绪调节的一种生理性反应。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通过共情,温柔地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而不是与之一起崩溃。共情是在帮助孩子,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