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高原这个名字,当然是因为窦唯、王菲和她之间的关系。即便不爱关心八卦,可凭窦唯、王菲在华语乐坛的影响,终归是会多看一眼的。
不爱关心还表现在,看了三联周刊的文章,才知道高原是搞摄影的。
《把青春唱完》是她的一本摄影集,记录了20年前国内的一段摇滚往事。准确说,是摇滚人的往事。
“并不是为了专业而拍。我得从情感出发拍东西。”照片里有很多画面是私生活,而不是公开表演场合。“舞台上的真实性是有限的。”更多的照片是关于一起出去玩,闲聊,很放松的笑,这些是高原喜欢的。其实有时候把相机掏出来挺破坏气氛,她又不忍心了。“这个画面真好”是她对自己生活记忆的感叹,就想拍下来。
这是最好的一种摄影,不为什么,就是记录,因为喜欢所以记录。而高原因为刚好是那个圈内的人,所以在无意中,她记下了一个时代。
没有必要因为写一篇文章而装作我自己多喜欢摇滚乐。专门搜出那张影响一个时代的《摇滚中国乐势力》专辑听,好多首我实在没有感觉。1994年红磡的那场传奇演唱会,本来没有什么知名度、没有事先张扬、不知道什么形式的演出居然是让观众们全都站着看完。“有个人边撕自己的衣服边大声喊叫,这人是黄秋生。”
然而时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我已经不是最适合接受摇滚乐的年纪。语境全都变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状态比90年代如何?不好说。只知道如今大家去听《小苹果》也不会去听《高级动物》。
《摇滚中国乐势力》是锋利的,能割出血那种,和今天格格不入。
不过才20年。
前言里好多段文字写得真好,王小帅说:
所谓意义,哪有那么深远,有时候只因为你和某个时代、某个空间同在,并且你就是那个按下快门的人,就够了。
历经多年的陈年旧像,它的无比珍贵就是来自时间,每一张都是曾经生命的一个定格,除了这一定格,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
当下社会,你已经不可能是那个唯一的"在场"者了,拍摄照片一经不是某个摄影者的事儿了,也不是"留作纪念"了。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拿出各种可以拍摄的器械,没有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区分,按下的图像再随时互传或发布到某个公共空间。按下快门一经不是某个"在场"者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共同"消费"和"分享"着"在场"感,同时也分解了"在场"这个事情本身。所以说一切都回不去了。
Lens主编法满写道:
一位美国老妞曾说:“我们跟着他们(披头士)长大,他们是属于我们的。”
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还会过去,把青春唱完!如今,他们既年迈又年轻,走过这个年龄,人的生命就开始破损,破就破了呗,人生没有失败可言,最后都是时间用完了,包括这本书里那些在应该醒来的早晨死去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