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府诗,简称“乐府”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教李延年做协律都尉,负责整理那些歌辞和谱子,以备传习唱奏;当时乐府里的乐工,大约演奏这些乐歌,这种种乐歌,后来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北宋太原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合乐的和不和乐的歌谣,以及模拟之作,称为一书,题作《乐府诗集》。
汉乐府采用新调子,有两种:楚声和新声。屈原的辞可为楚声的代表;新声出于西域和北狄的军歌,李延年多采取这种调子演奏歌谣,从此大行。新声更比楚声参差。
汉乐府以叙事为主,所叙的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历史及游仙的故事也占一部分。此外便是男女相思和离别之作,格言式的教训,人生的慨叹等等。这些都是一般人所喜欢的题材。爱好乐歌的风气直到汉末也未变。
️二,五言诗
楚声里有整齐的五言,这是五言诗的源头;东汉时,文人仿作乐歌中整齐的五言,像班固的《咏史》,但这种五言的拟作极少;直到汉末,试验这五言体的多起来,而最高的成就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
1.《古诗十九首》
旧传最早的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和苏武、李陵诗,但据近来的研究,这些诗出现在汉末。这19首并非一人之作,也非一时之作,但都模拟言情的乐府。歌咏的多是相思离别,以及人生无常当及时行乐的意思;也有对于邪臣当道、贤人放逐、朋友富贵相忘、知音难得等事的慨叹。这些都算是普遍的题材;但后一类是所谓“失志”之作,自然兼受了《楚辞》的影响。
《十九首》只像对朋友说家常话,并不在字面上用工夫,而自然达意,委婉尽情,合于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但唐为止,这是五言诗的标准。
2.曹家诗(曹操,其儿子曹丕曹植)
建安年间,乐府声调已多失传,曹氏父子用乐府旧题,改作新词;曹丕曹植兄弟尤其努力在五言体上。他们一班人也作独立的五言诗。叙游宴,述恩荣,开后来应酬一派。但只求明白诚恳,还是歌谣本色。
后来曹丕做了皇帝,曹植颇受猜忌,忧患的情感流露在他的作品中。诗中有了“我”,所以独成大家。这时五言作者既多,开始有了工拙的评论。
3.阮籍
奠定五言诗的基础的是魏代的阮籍,他是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诗的人。他还是老庄和屈原的信徒。他生在魏晋交替时代,眼见司马氏三代专权,欺负曹家,压迫名士,于是作了《咏怀诗》80多首,述神话,引史事,叙艳情,托于鸟兽草木之名,主旨不外说富贵不能常保,祸患随时可至,年岁有限,一般人钻在利禄的圈子里,不知放怀远大,真是可怜之极。他的诗充满了这种悲悯的情感,这是受《楚辞》的影响。
阮籍因自己的不得已增加了五言诗文人化的程度,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
4.晋代诗排偶化、典故化
玄言诗,借古人及神仙抒写自己的怀抱,只是融化老庄的文句,抽象说理。如,左思的《咏史诗》,郭璞的《游仙诗》,另外,孙绰、许询是领袖。
陶渊明和谢灵运
陶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他的躬耕免祸的哲学也许不是新的,可都是他从实际生活里体验得来的,与口头的玄理不同,所以亲切有味。诗也不妨说理,但须有理趣,他的诗能够作到这一步。他作诗也只求明白诚恳,不排不典;他的诗是散文化的。
谢灵运,他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画山水的人,也是第一个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他用排偶和典故,创造出新鲜的句子,不过有时不免太繁重。
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陶是写意,谢是工笔。
5.“声律说”和宫体
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说”大盛。从此诗文力求谐调,远于语言的自然(四声的分别、平仄的性质、双声叠韵的作用)。这时的诗,一面讲究用典,一面讲究声律,不免侧重技巧的毛病。
到了梁简文帝,又加新变,专咏艳情,称为“宫体”,诗的境界更狭窄了。这种形式与题材的新变,一直影响到唐初的诗。这时候七言的乐歌渐渐发展。
三,律诗绝句,古今体的七言诗
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
1.初唐沈、宋诗中的周期
初唐,大体上继续着南朝的风气,辗转在艳情的圈子里(宫体诗)。
这时,沈佺期、宋之问奠定了律诗的体制。他们看出谐调有四种句式。两联四句才是谐调的单位,称为周期。沈、宋一首诗里用两个周期,,声调谐和富贵,又不致单调,这就是八句的律诗。
唐代以诗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姬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贵人的玩意儿。李白用来书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2.李白的七言乐府
陈子昂、李白认为宫体诗颓废浅薄,没有价值。他们不但否定了当时古体诗的题材,也否定了那些诗的形式。那时一般作家只大量仿作七言的乐府歌行,带着多少的排偶与谐调。
李白撇开了排偶与谐调,作他的七言乐府。他的乐府取材广,借着乐府旧题来抒发写自己生活的。他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他的歌行增进了七言诗的价值,但是他的绝句更代表着新制。绝句最短小,贵含蓄,忌说尽,李白所作,自然而不觉费力,并且暗示着超远的境界;他给这新体诗立下了一个标准。
3.继往开来的杜甫
杜甫,后称杜工部,他是儒家的信徒,又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写道,杜甫诗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
杜甫的写实态度是从乐府来的。他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他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给诗创造了新语言。
古体的七言诗到杜甫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从此“温柔敦厚”之外,又开了“沉着痛快”一派。
杜甫用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来表现广大的实在的人生。另外,他的绝句直述胸怀,嫌没有余味;但那些描写片段的生活印象的,却也不缺少暗示的力量。他能欣赏自然,又是一个谐趣的人,他的诗往往透着滑稽的风味。
杜甫的影响直贯到两宋时代,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学她的,没有一个诗人不发扬光大他的。古文家韩愈,后来的元稹、白居易都继承杜甫写实风格。
4.晚唐的李商隐、杜牧
李商隐一生转辗在党争的影响中,他和温庭筠并称,诗走艳情之路。到李商隐的艳情诗有些实在是政治的譬喻,实在是感时伤事之作。
杜牧的诗词采华艳,却富有纵横气。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的诗,可以归为绮丽一派。
这时别的诗家集中力量在律诗上;有学张籍、贾岛重苦吟的,将平常题材写得出奇,这是僻涩一派;另一派出于元、白,作诗如说话,嬉笑怒骂,兼而有之,时时杂用俗语,这是粗豪一派。
绮丽一派只影响宋初的诗,僻涩、粗豪两派却影响了宋一代的诗。
四,宋诗
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欧阳修、梅尧臣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宋诗散文化,到苏轼而极,苏轼将禅理大量放进诗里,开了新境界。苏轼的诗气象洪阔,铺叙宛转,又长于譬喻。
苏轼门下的黄庭坚,是第一个有意地讲究诗的技巧的人。黄诗着重锻炼,着重句律;句律是篇章字句的组织与变化,开了江西诗派。
黄诗所求的是新变。他不但创新,还主张点化陈腐以为新;创新需要大才,点化陈腐,中才都可勉力作去。
黄庭坚不但能够“以故为新”,并且能够“以俗为雅”。其实宋诗都可以说是如此,不过黄开始有意作用这两个原则罢了。
南宋三大世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杨万里为人有气节,他的诗常变格调。范成大,是个达官,是个自然诗人,清新中兼有拗峭。陆游是个爱君爱国的诗人。
变是创新,是增扩,也就是进步。诗的界说应该随时扩展,并且历代诗各有胜场也各有短处,只要知道新变,便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