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要从天智天皇开始说起。日本第38代天智天皇即位之初,本来打算将皇位传给弟弟大海人皇子。结果天智天皇的儿子大友皇子长大以后,他又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他将儿子任命为太政大臣。
太政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宰相,百官之首,地位相当的高,很明显天智天皇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天智天皇在病重的时候,为了能让儿子顺利继承皇位,他决定将大海人皇子除掉。大海人皇子早已意识到了危机,还没有等天智天皇动手,他就主动请求自己想做和尚,并自愿取消皇太弟的封号。
天智天皇听说弟弟要做和尚,还取消了封号,就放弃了杀他的念头。大海人皇子很识趣的搬离了自己的住所,隐居在吉野(奈良县南部山区)。公元671年,天智天皇死后,果然将天皇之位传给了大友皇子,即“弘文天皇”。
弘文天皇即位以后,大海人皇子对皇位的继承权问题,还是念念不忘。公元672年,他偷偷离开了吉野,去了美浓国,得到了当地豪强的支持,组建了一支军队,并向皇位发起了挑战。大海人皇子与弘文天皇的附属军队,在京都西部地区激烈交战。
消息很快传到近江朝廷,大和地区的大伴氏、坂上氏等豪族也倾向于大海人皇子,所以弘文天皇的军队节节败退。在濑田战役大海人皇子取得了胜利,弘文天皇走投无路,在7月23日自杀身亡。日本历史上称之为“壬申之乱”,历时七个月的皇位争夺战,以大海人皇子胜利而告终。
弘文天皇死后,大海人皇子成为日本第39代天武天皇。天武天皇(673-686年)在位期间,做了一件自认为很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将“倭王”改称“天皇”。所以,天武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自称“天皇”的日本国君。
其实,日本倭王也想称皇帝,但是实力不允许。毕竟是大唐帝国的属国,唐朝皇帝也不会同意。日本倭王迷信神道,对中国的儒家文化比较了解。他知道中国有天皇、地皇、人皇,一直认为自己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干脆将“倭王”改称“天皇”。这个称号,拿到大唐去确认。
当时的皇帝为武则天,本来也是篡位得来的。他也需要拉拢一些国家,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就同意了。所以日本“倭王”称“天皇”从天武天皇开始的,一直延续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