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获
1、专业书《自体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阅读收获。
今天收获最大的是第7章的结尾,解答了我的2个疑问:
1)为何当今社会抑郁、空虚是如此全球化的现象?
2)后续选择咨询的来访群体的画像是什么样的?跟当下有何不同?
我先摘抄下来,也就能回答个一二了,()里是我的补充和理解,仅供参考:
“科胡特引述了当代儿童的空虚和刺激不足,他们成长于小家庭,双亲都有全职工作,没有住家的帮手,从相对冷漠的环境中获得的内因态度是‘照顾好你自己’。当代儿童感到如此不被回应,被抛回自己没有得到充分镜映的核心自体,他们可能会成为如今作者治疗室中的病人,过度倾向于自体破碎,并且体验到所谓的中立分析师,冷漠的对待病人不在流动的空虚和抑郁。”(自体心理学流派始于20世纪50年代,这本书写于上世纪80年代,作者描写的那时美国育儿现状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养育现状,也就是说美国的咨访画像的抑郁、空虚按理说也是中国的未来,只是中国的发展赶超太快,所以就同调了)
“关于‘你有过自己生活的自由,不要来要求我做出反应’的代际态度的概念,可能意味着过分强调了在亲子之间保持彼此的超级独立。”(这或许也是重提回归孝道文化的环境动力之一,增加亲子粘性,关系如弹簧,太远太近都不合适,适中最好,但需要不断调整)
“代际延续的概念,包括正常的、快乐的俄狄浦斯情结,可以不同于分析的中立性或平行游戏,而是更像一个长久的共情的朋友,你总是可以信赖他的关注和理解,而且他不会想要控制你。”(这大概是以后咨询室里访客的画像吧,也是自体心理学这么年轻,却占据这精神分析重要分支流派的原因之一吧,博古通今,与时俱进)
2、今天收到了同行的转介,这可是第一次呢,好激动,也好开心哇!
开心的能量已经冲到了嗓子眼,不如大声唱歌吧,《快乐老家》走一曲(很老的歌,暴露年龄了,哈哈哈)!唱这首歌时扎着马步,到后面腿酸抖的不行,原以为自己后面会气不顺,音唱不起来,却发现比第二首没扎反而气更足、更顺,声音更大、更稳!果然底盘稳,中气十足,不是一句形容词,而是动词!
今日挑战
1、看到一篇日本的深度社会及养老文章,勾起了我对未来、养老的焦虑感,满分10分的话,最高有5分,好在很快就平复了,情绪来了,我看见了,它又走了;
2、中午没有午休,晚上陪娃明显感觉犯困,耐心变少,好在很快觉察到,第一个番茄钟还有几分钟的时候,果断提前休息,第二趴的时候,就心静、沉稳、耐心好多!
今日摘抄
以下来自《大思想神奇》这本书的热门摘抄,其中个人比较有触动的3条:
1、信念是一种态度,一种“我相信我能行”的态度。有了信念,就会有成功所需的力量、技巧和动力。如果你相信“我能行”,那么你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就知道怎么做。
2、自己之所以缺乏进取心,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我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没有太大的价值。
3、是否有能力,95%取决于能否坚持不懈。
4、“环境动机”:即通过微小而持久的环境影响,让人慢慢对一件事情走上“不排斥-愿意投入点努力-收到正反馈-感觉擅长-继续投入点时间......”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