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获
1)今天专业阅读的感悟。日常咨询师问来访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对**有什么感受呢?
以前对这句话没怎么研究过,今天看到书中的一个案例时,发现这个问题内含乾坤,对这个问题感悟更深了。
书中的例子,咨询师休假回来,问来访:你对我这次休假有什么感受吗?(一般来说,咨访双方的请假休假都是有动力可以探讨的)
来访很愤怒的反问(大意):你为什么决定你的休假对我来说有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在我付费的时间段里谈论你的事情?
其实攻击性还蛮强的,咨询师稳住了,说:也许这个关于我的问题听起来有些冒失,而且我对你**的问题感受也没有做到理解”,来访感觉被理解到了。
这里,当咨询师问来访的感受,甚至是对咨询师的(而非来访的)某个动作的感受时,其实代表着有2个要求:1)来访能把咨询师跟自己区分开(有关注他人的能力);2)对自己的感受很清晰能表达出来,即有自省、自我觉察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心智化的能力,而很多人其实还没发展来到这样一个阶段,还在前一个阶段:即共生不分你我的阶段。
在自体心理学是这样描述的:来访可能把咨询师纳入到一个自恋性镜映移情中,把咨询师当作成自己的一部分(即共生不分你我),而不是当作客体关系移情中的分离个体”。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通过来访的反应判断其处在把咨询师当自己的一部分,还是可以当成独立的个体来镜映自己的感受。不过,虽然这样说,咨询讲究的是此时此地,还是要根据当下咨访关系和当下涌动的动力来综合判断。
如果你的咨询师如开头般问你,你是什么感受呢?你会怎么回答呢?
2)团体活动:还是关于100%的爱与恨的表达。团体中有伙伴可以感受表达的很细腻、极致、又柔软;有的伙伴热烈、真诚、投入,明知道会受伤还是投身入海;有的伙伴惜言睿智但在总是能感受到她的承载力;有的人胡乱投射只为争取在意的人的回应,有的人冷静抽离远观却总是能给予理性的视角…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共同:不同的人用自己的“极致”方式住表达自己。我好像在这个部分会比较“中庸”,爱恨的表达没有那么鲜活、极致,如果她们的情感波动是9-10分的话,那我的力度常态是6-7分,波动比较小,感觉会有羡慕,有扩展和成长的方向。
3)夏天到了,网购了两件裙子,等待的时光是最美好的,期待到货试穿,原本打算今年不买了,因为各个款式的衣服基本上都有了吧,但新的一年总是有种冲动呢,那就满足自己的小冲动吧,反正也不多。
4)晚上娃做完作业去家旁边的小树林,看西瓜虫、黏黏虫,一起在树林里转圈圈,做游戏,一旦确定了方向,行动就有了力量,一路欢声笑语。(见今日挑战)
今日挑战
这周在看葛建忠的《从每天盯作业到真正管学习》嘛,准备学以致用3天,看到了一些变化,看来只要是我确定的方向,我还是很有投入有韧劲去做、去观察、去迭代的,这是我的优点。
回顾书中写的陪娃管理学习其实要分为2个部分:亲子关系+温和坚定执行规则(包括迭代);看了3天试了3天,书中说要先观察、在内心预演练应对方法,这也是周老师说的“积极的等待”。
故娃写作业过程中,我就在旁边的笔记本上记录了这三天的过程、娃的情绪/作业卡点、我的应对方式及卡点,三天下来总体变得更有耐心、语调温柔不少,尤其是今天有史以来最快,娃写完作业很开心,写完语文说我喜欢写字!写完数学说这个太简单了!感觉很欣慰,果然要闭嘴+给鼓舞!
总结下,当前大致框定了2个方向:
a 看到娃的进步就夸、写的不够好忍住不要提醒给娃成长空间;
b 日常互动,以增加亲密度为目的之一;
今日摘抄
晚上例行睡前三(互)夸,我和娃的两个感悟挺触动我的
娃说:只有我自己发现的问题,我才会改正。别人控制不了我,只有我才能控制我自己。(我说,这个感悟棒极了)
我说:做妈妈真的不要唠叨。(娃说,妈妈,你这个发现我也要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