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阅读在路上
——“群文阅读网络培训”之我见
2020年的春天,世界被按下了暂停键,一场意外的疫情,让美丽的春天迟到了!色彩被隔离了,鲜花被隔离了,阳光被隔离了……这样的时刻,让我们用心中的爱与勇气,虽居家仍然坚持为学生上网课,引领着学生用丰富的想象,用和谐的乐音,用真挚的情感,用最纯粹的真、善、美,守候花开……
在给学生上网课的同时,自己也不忘充电,3月7日在树人教育云智慧平台学习了王浩老师开讲的单篇长文的群文阅读教学实操《邓稼先》,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考量、文本精略读的处理、读写结合、课堂节奏的把控,都是我学习的重点,听后收获很大。
3月16日又在树人教育云平台倾听了王林博士的讲座《亲子阅读有妙招》,知道了阅读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好的学习,在《朗读手册》里有一首诗: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可见在家庭里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尤为重要。
3月27日我再一次观看了胡丹老师《枪口抬高一厘米--如何进行思辨阅读》的群文阅读课堂直播,聆听了司老师精彩的点评。知道了群文需要精读,更需要泛读,相信学生智慧,大胆舍弃,抓好主线,不计其余。从某种程度说,教师无论讲得多精彩,那都是教师的解读,与学生无关,只有学生读出的感悟,才是学生真正的收获。
这一节节精彩的直播课,说明群文阅读已经走出专家书斋,走出课题研究的概念化演绎,实实在在走进了课堂,走近了所有语文教师,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直面和解决的现实难题。 随后,我翻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什么是群文阅读,知道了“1+X”群文阅读模式是对阅读方式的创新,这种阅读模式在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之间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填补了长期以来学校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空白,形成了立体式阅读。同时“1+X”阅读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训练,“1+X”阅读模式不是泛泛的多读,也不是单纯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它主要落脚于思维训练,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但怎样才能用好它、使之真正落地于实际教学,如何上好一堂群文阅读课,真正操作起来实属不易。首先要调查学情,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所以备课首先备学生,了解以学生现有基础为依据,设置对文本的探究问题,问题不拔高,不冒进,问得恰到好处,让他们经过深入思考、合作探究,以已有知识为桥梁,对知识进行整合、融通,才能解决问题,否则教师的讲解精妙,也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其次,是研究议题,议题是纲,只要明确了议题要解决的问题,备课时才能心中有数;再次,研究课文,仔细研读每篇文章,概括各篇文章中心,找出毎篇文章的侧重点,辨析这一组文章的共性和个性之后再设置问题,以线索为主线,精心设置串联各篇文章的问题,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系统建构知识体系,形成文化素养,设置的问题不宜太多,太满,留足空白。同时给学生编制“导学案”,提出学习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无论讲得多精彩,那都是教师的解读,与学生无关,只有学生读出的感悟,才是学生真正的收获。
总之,在学习之后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语文教学由课堂教学延申到课外教学,语文学习将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融入自然和社会,群文阅读对老师的要求更高,知识储备量更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与教材对接,学生从单篇阅读突然进入跨文本、多文本阅读,必然不适应;如何把新兴的群文阅读教学厚植于常规阅读教学的土壤,让群文阅读绽放夺目的光彩;如何引入思辨性阅读,把学生置于规范状态下的自由选择境地,促使学生运用思辨能力,把分散的知识结构化,使知识在思维运行下产生结构性聚合,从而产生改变学生面貌的力量,这是我们学习和琢磨的关键,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同时如何检测阅读效果。学生是否读了,读到了什么程度,教师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干预学生阅读,如何检测学生阅读效果……都是我们要直面要在教学中解决的问题。当然,无论有多大困惑,我们都必须迎着困难呼啸前进,因为直面新教材、新高考、新学法的倒逼,我们别无选择。所以,我们期待着专家为我们指点迷津、传经送宝。
先开枪,后瞄准。既然明确了方向,剩下的就是一往无前,我们知道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阅读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