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求大课间训练带篮球,我在同事那里找了两个旧篮球,可惜放的时间太长,篮球没气。我找到了气管,也买了球针,可是怎么也搞不定,便一手拿着球,一手拿着打气筒下楼,准备找个男同事问问,刚下一层,迎面碰上了王麒森,张从人,还有师传杰三个男孩子,我心想男孩子喜欢打篮球的多,给篮球打气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我问他们你们会给篮球打气吗?结果张从人愣了一下,然后说:不会。站在他后面的王麒森同学直接接了一句:“老师,这个我们不会,您别问我们呀,我们都是一群废物!”
额,我听了这孩子的回答,心里真的很不舒服,他回答的那么自然和随意。他们三个说完准备回班,我把他们给叫住了:“以后不准说自己是个废物!只能说目前我还没有解锁新技能。”三个孩子迷迷糊糊的应了声,回去了。
同为“废物”的我接着下楼找到了龙哥,龙哥刚开始也觉得不好用,后来发现打气筒有点小问题,龙哥帮我修了修,顺利的给球充满了气。
我拿着打气筒回到办公室,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废物”,把另外一个球也充了充气。
成绩差,就是“废物”吗?做一件事做不好,就是“废物”吗?麒森之所以脱口而出这句话,是因为长期的“废物”思维定势。他身上一大堆毛病,比如上课不停的和从人说小话,或者直接睡大觉,体育锻炼也是偷个小懒,动作偷工减料的,这样的孩子,的确太废气了。老师和家长恨铁不成钢的时候也会说他什么也做不好,废的不轻。学习方面,他的确荒废了不少,但是其他方面呢?真的一无是处吗?
一个初三的孩子,直接把脱口而出自己是废物,这样的自我认知怎么不让人感到悲哀?我坐在板凳上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下午布置作业,我说孩子们,今天你们写作业,你们的父母也有作业!
孩子们一个比一个好奇的伸长了脖子,等我接着说。
“你们爸爸妈妈的作业就是写出你的五个优点!”
“五个优点?!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妈肯定能写我五十个缺点!老师,缺点行不?”
“没有优点,他们写不出来!”
………
班里炸开了锅。
我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孩子们,相信我,我也是妈妈。虽然总是批评你们做的不好,但是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优点多多哟。
第二天,作业交上来,我翻看每一个家长给自己孩子写的优点,大部分家长是言简意赅的寥寥数语:孝顺,善良,听话,但是有几个孩子的父母详细的列出了孩子的优点,比如孙梦琪家长,写到梦琪能在自己很忙的时候照顾弟弟,能在节日的时候给家人准备小礼物,学习方面非常独立等等。董峰臣家长一下子列出了孩子的十个优点!我一看可激动,妈妈眼里的峰臣聪明,懂事,上进心强,热爱学习,开朗等等,我默默地拿出过关本,看着这孩子连着三次都没有交作业,怎么也不能对照“热爱学习”这一个优点,看样子,我还得和家长沟通一下,是不是我没有发现孩子这个优点,家里的峰臣和学校的峰臣有点不一样。晨雨家长写得很长,但是优点只写了两条,物理化学学的好,美术舞蹈还不错,然后剩下都是说孩子明明知道自己学习的缺点却不努力,不喜欢背书,不喜欢刷题,额,全是学习方面的,我了解不到生活中的晨雨是什么样子的,直接跑题了。
这个特殊的作业的确反映出一些问题,大部分家长在家不经常鼓励孩子,不夸奖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超过孩子的其他方面,孩子在家没有自信,每次都被骂的劈头盖脸的,部分孩子在学校又因为成绩不好,老师批评,每天接受到的信息都是“你怎么回事呀,啥也做不好!真是个废物!”时间长了,“我是个废物”就在他脑子里生了根,开了花。
我给家长一一回了便条,向他们述说我眼里的这个孩子的优点,希望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
晚上我的微信就收到了许多回复,梓煜妈妈说:老师,我真没有想到您还一个个看看我们写的什么,我一直担心孩子成绩不好,老师会不会看不起,如今放心了,感谢老师的关注!
还有晨雨父亲的:我是太担心孩子的成绩,希望她可以更好,其实这孩子在家挺懂事的。
…………
但是,还有二十几个孩子没交作业,一部分是孩子回家忘了说,一部分是压根儿就不打算说,觉得家长不会给他们写。比如麒森,从人还有传杰。
我在班上做作业总结:孩子们,你看,父母眼中的你是多少的勤劳,自立。善良。一件事情做不好,请不要叫自己废物,天生我才必有用。麒森,从人,传杰,我说说你们三个人我眼里的优点吧,第一,有礼貌,每次看到我都打招呼;第二,知错就改,每次违纪,我一个眼神过去,你们就安静了;第三,性格好,你们有许多好朋友……
三个孩子原本低着头准备挨骂,听了我的话,慢慢的把头抬了起来,接着摸摸头,又不好意思的低下来了。
“孩子们,不要因为自己不擅长某一个方面而否定了整个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废物,要记住,天生我才必有用!”
那天上课,三个孩子没有再说小话,盯着刚翻腾出来的嘎嘎新的英语书,开始了他们生疏却新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