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邻居小眉的公公婆婆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终年以在地里刨食为生,其中的辛苦自然不必说。小眉生了儿子以后无人照看,就商量让公婆不要再做农活,一起来城里与他们同住,照看孩子也方便,也算成全了老公孝顺的心愿。
小眉觉得让公婆离开那个小山村来城里享福,公婆应该会感恩戴德,夸她媳妇做得开明孝顺。
听说要照顾孩子,婆婆爽快答应了。可是要他们迁到城里来长期住,两个人都缄默无语,始终不肯点头。没有办法小两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想等两位老人体会到住在城市里的诸多好处再继续做工作。
小眉是个懂事的媳妇,深知婆婆看孩子的辛苦,从不摆脸色给婆婆看,有好东西都尽着婆婆吃,还隔三差五的给婆婆买衣服买礼物。
有一次,她午睡起来的时候,发现婆婆居然坐在那里偷偷的抹眼泪。她吓了一跳,以为她不舒服了,赶忙上去询问,婆婆不好意思地擦着眼睛,眼泪却更多的流出来,像冰珠子一样咂在小眉的心上。难道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让婆婆受了委屈?婆婆哽咽的说道:“你是没得找的好媳妇,是我自己想家了。怎么会这么想?!”说着更是抑制不住的哭出声来。
小眉说,那一瞬间她才明白了一句话“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自己的家永远都有舍不去的情结。离开家的人,就如失去根茎的浮萍,心无所处,情无所寄。
02
表姐的婆婆已经87岁了,自从老伴去世以后被儿女从老屋接出来。四个孩子都很孝顺,随她意愿挑着住。儿子和大女儿住在市里条件更好一些。老太太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女儿家度过。可是每次住不满两年,老人就开始不安分,见人谈话内容基本离不开老家。反反复复在儿女面前提起,要回老家去,哪怕就是住在同是一个村子的小女儿家也行。
家里除了老旧的房屋,没有任何值得挂念的东西。小女儿就是再好,毕竟在农村,有着各种的不方便。
再说了,老人年纪大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吃的不合适了,或者哪个地方不舒服了,在身边守着,寻医问药都方便,这些条件不是农村能比得,所以儿子和大女儿强烈反对。可是老太太却一日更比一日的唠叨,说着话的时候,眼泪经常就开始大颗大颗的落下来,仿佛受尽委屈的孩子。
从春天磨到秋天,大家终是不忍心看她时不时的就落泪,松了口,说:“敢明年开春,天气暖和就送你回老家住些日子。”话一出,老太太更是亟不可待,非要马上走。大家反复强调农村的冬天太冷,太不方便,哪如城里暖气一开,温暖如春。你给她分析种种的劣势,她就在那哭,像孩子一样默默的流泪,让人跟着心酸。
终是拗不过她,答应送她回去。她就像是第一次要出远门的孩子兴奋的连夜打点行囊,把自己的东西统统装好,好像昭告所有人,我要回家了,永远都不回来了,兴高采烈,义无反顾。女儿伤心的说:“是我们对你不好吗?你这么欢天喜地的要回去?”她裂着嘴开心的笑:“哪里不好了,别瞎说。就是想回去看看,坐在房门口,甩眼都是认识的人和景,敞亮”。
都说80老儿如三岁的小孩。任性不明事理。
其实她是认死理,想家就是想家了,哪有那么多不方便,洗澡不方便怕啥,没有暖气怕啥,坐在自己熟悉的村口,呼吸着山里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看着来来往往的从年轻时候就熟悉的劳动的面孔,任凭鸡鸭狗这些牲畜在身边窜来窜去,任凭这些牲畜粪便的臭味在空气中弥漫。
一切,都是亲切自然的,能让人安心的。这是一种故乡的味道,家的味道。任你走的再远,岁月再蹉跎,也永远驻足在灵魂的深处。
03
想起自己第一次离开家出门上学的时候,初入校的第一周,心里那种失落和委屈不知道是从何而来,每次不敢和别人说起家的话题,因为会不由自主地流泪,委屈的不行。平时外向开朗的一个人硬是每每站在窗前,无人的时候默默地伤感流泪,莫名其妙的。
家,是一个神奇的物种,你身在其中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它的重要,甚至有时候有种厌烦,有种想要尽快摆脱,去自由自在闯世界的冲动。可是,你一旦离开,又会愁肠百结,牵肠挂肚。
终于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名人侠士即使功成名就依然故乡情结深重,渴盼落叶归根。
有家,才有根;有家,心才可以有地方安放。
就像当年的屈原,无论遭受多少的苦难,他都可以高冠长剑,行走吟诗。可是,一旦他知道自己的故乡郢都失陷,顿时所有的希望全部破灭,家没了,希望就没了,他悲愤交加,伤心绝望,投河自尽。
有家而不能归时,恰如生病般周身不适,心里万般的委屈无法排解。想家是一种不由自主地情怀;想家是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偏执;想家会让每一个游子变成诗人。
如果说想家是一种病,它经常会让人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