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看到父母一边责备孩子不够自律,没有主动性,一边又大小事包办,剥夺孩子的自主权。
遇到一位奶奶,因为自己的经历不同寻常,便对已婚子女的婚姻各种限制,甚至对下一代过度溺爱,在她的心里,操碎的心都是“为她好”,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赤诚可见。
她担心孩子处理不好一段关系,一些事情,对孙辈的格外溺爱是为了补偿女儿失败的婚姻,孩子呈现出的问题也被归为胆小,害怕,不好带,身子弱…。
当一个人被贴上受害者的标签,他便无法开启自主人生,他与其他人的关系会很差,他不但顾影自怜还会被动攻击,认为自己的错全是别人造成的,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母女俩一分钟的对话充满了愤怒、疏离、抱怨、冷漠…还有一方挂断电话后的无奈和受伤。这样的关系令人窒息,孩子夹杂在其中不知所措,为了生存他学会了取悦讨好,甚至在这对母女之间游离,徘徊,幼小的心灵在慢慢分裂。
这不是爱原本的样子,这是被扭曲的爱,是绑架,虽然美其名曰为爱,为孩子的人生负责,实质却是控制,是父母的恐惧,而不是孩子的需要,剥夺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权利。
一个人成年与否,不是看她的年龄,而是心智是否成熟,是否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为过往的人生找借口而不自知。爱无关责任,爱是支持,理解和信任,允许一切的发生,接纳他人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期待的模样。
与其担心不如去爱,用爱充实孩子的心灵,告诉孩子哪些行为可以接受,哪些行为不能被接受,内外一致地表达。当一个孩子建立了规则,拥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他会发展出健全的人格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不因年龄的增长而让认知同步成长,有时候忙忙碌碌的还会跑偏,渐渐迷惑,有句话说,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未被释放的感受或某种信念。
看见即疗愈。当我们去看见那些曾经被压抑的感受,重新审视某种信念,做出调整,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发现自己,疗愈自己,成为自我负责的成年人,踏上清醒的幸福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