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刘润老师的第三堂课:比例偏见
所谓的比例偏见是指,在很多场合本来是应该考虑数值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多的却将注意力放在了比例和比率的变化,说明人们对数值变化的敏感度要小于对比率和比例的变化的敏感度。
比如在商场打折时,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会让消费者感到更多的优惠感,而价高的商品可以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
再比如用换购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价钱变化比例很大的低价商品上,让消费者产生优惠的感觉。
回想起来其实很多例子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活生生的自己,买一赠一的赠品往往不被重视觉,觉得是廉价的。但是如果不是赠品,而是加一元让你换购你就会觉得一元钱买了差值巨大的东西很划算。
其实这些知识我们理解之后真正的目的通过自己的思考生成一个经济学的世界观,对做营销和经营的人来讲那么这就是你们日后工作中很重要的方法论,而不是让我们用这些知识去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繁琐的小的算计,这样反而才是对老师课程的真正作用的理解有了偏差。
人们对数字的认知和心理活动往往很有趣,而且大多时候都是缺乏理性的,同样的数字用不同的提法人们的感知会大为不同从而导致差别巨大的结果和行为。
事情没有绝对,用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也不是所有的换购、满减都是不好的,比如说要看换购来的东西对你是不是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价值,如果有而且价格确实合适合的脸那么这种换购行为就是合理的,前提是不是为了换购而换购。对于满减要看你为了达到满减的数值而增加的商品对你是不是必要的必须的而不是为了达到满减的额度而去无效增加。
最后,分享一句今天看到的特别有意义的话:日常生活中每种行为和事情的背后必然有其对应的经济学知识和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