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小人,他们经常打架。
第一个小人的名字叫理,他严密,谨慎,有远见。
另一个小人叫感,他柔情,体贴,悲伤,快乐。
他们好像是不能共存的,有理就没有感,有感就没有理。人们认为应该推崇理,因为理会很聪明,可以带来很多利益,而感却会经常坏事。
这两个小人其实就在我们的大脑中,理就是我们说的理性思维,而感就是感性思维。
在我们思考时我们会认为理性完全处于主导地位,但其实感性再看不见偷偷的控制着理性。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希望自己不曾拥有的情感(如愤怒,嫉妒)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存在着出乎预料的作用。
打个比方,你去爬山,到达山顶,站在山的边缘位置,此时你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浑厚与壮观,但是突然你的脚抖了一下,让你的身体突然不在平衡,你好像马上就要掉落山谷,此时你的大脑会被恐惧支配,这种恐惧的情感会驱使你立即离开危险位置,让你保住了性命。你的性命被你的感性思维所拯救。
有人会问,非理性行为是不是不合理的行为?我们的情感和理性的范畴互不着边?
其实我们的情感是可以促进理性思维的,他对理性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共同作用,相辅相成。或者可以说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是同时进行的。
可是情感在决策过程中往往起到的不是正面作用。
假设有一种游戏,A和B两个人进行。在游戏开始前给A一百元,A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将100元中的一部分分给B,若B接受A分给他的额度,则他们都可以拿走这比钱,若B拒绝,则A和B什么也得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纯粹理性思考,无论A分给B多少钱他们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们都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获得到了一笔钱。也就是说即使A分给B一元,B也应该接受(此时A拿走99元,B拿走1元),因为他若拒绝就什么也得不到。但是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B,那我想你十有八九会拒绝,因为你会想你宁愿不要这一元钱也不愿意让A拿到比你多几乎一百倍的金额。
这么做会让你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理性的。可是你的这个决策过程中就是受到了感性思维的影响,感性思维让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让你嫉妒和愤怒,这样即使你什么也不得到也不愿意接受自己受到的这种待遇。此时的理性思考会被感性所取代,决策会偏向于自己的情绪作用。
也许你会想,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进行的决策都是出于理性分析能力。在这个决策过程中感性只会干扰人的判断,使决策产生漏洞。但是我们的理性分析能力是源于我们的思维活动。
而我们的思维活动起源于感觉,是感觉驱动的。
感觉信号经过层层转化,成为神经活动兴奋发放的源泉,因此感觉来得自然、自动、自发。
所以情感是一种协助我们进行决策的机制。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不到真正的理性思考。
因为你大脑里叫感的那个人,已经用无形的线操纵着毫不知情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