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己阅读第六章的感受
这一章主要讲了一本书的分类,通过阅读这一章首先我解决了之前的疑问:什么是论说性作品;其次是了解了作者对书籍的分类层次;第三知道了哲学、科学和历史的区别。但是对这一章的框架层次非常迷糊,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样画脑图,还有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先将书籍分类。
二、请使用圣诞树模型整理本次分享会的感受
### 四个收获
1. 我知道了如何分类
针对要分类对象x,先通过“我”的感官系统传入大脑,问这是什么(提炼核心特征),比对分类标准,进行回答,得到经过分类的x,再通过判定判断,依据分类标准后的规则,采取下一步行动,采用不同方式执行。
2. 我知道了怎样对书进行分类
看书名,看前言和索引,看重点摘要,看开头和结尾,看主要内容。
3.我知道了对书进行分类很重要的原因
类别不同,我们的阅读方式不同
4. 我知道了为什么将分类前置讲解
任何管理的基础都是分类。万能管理公式当中的Qi也是先要将问题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定位,再选择策略和原则。
### 三个感受
1. 老大在分享这一章的时候,质疑的地方很多,不同意的地方也很多,佩服老大质疑专家经典的勇气的同时,也思考了老大为什么能够质疑经典呢?我觉得是因为老大自己的积累足够多!就像我在育儿的过程中会对一些传统的育儿方式提出否定,是因为我阅读了很多科学育儿的书籍,并且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我坚持的理念是正确的,因此我才有底气提出质疑或者去否定。那么同理推及到其他领域也是一样的?
2. 第二个感觉就是老大到底有多少干货?几乎每次分享除了书本的内容,我都能学到一个或多个新的理论或者模型!所以抱住老大的大腿,一定能够飞速成长!同时也提醒自己,一定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这些理论和模型,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就忘记了!
3. 第三个感受实际上是针对老大今天发的一个朋友圈。这段时间学校刚开学事情特别多,所以尽管这次交作业的周期是两天,我却是赶在deadline前写作业,甚至之前有要么就晚交一天的想法!直到中午看到了老大发的朋友圈,我貌似看到了讲台上苦口婆心的自己。成长是自己的事情,老大都那么尽心尽力,我有什么理由去拖延!
### 二个改变
1. 以前从来没有对书籍进行过分类,今后要对阅读的书籍进行分类。
2. 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有意识的先分类。
### 一个行动
构建自己电脑硬盘中文件的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