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这个问题,我也是纳闷啦,就是,被发配的人应该是还有一定的机会在途中逃走的,他们为何不逃?难道他们傻呀!众所周知,在古代,一些被发配的人中不乏有江洋大盗、江湖豪杰、土匪惯犯,会武功和奇术的大有人在。我想,只要他们存心逃跑还是有机会的。但他们为什么不跑呢?经过对古代社会各方面的分析后,我认为不是他们不想逃跑,是不能跑、不敢跑,因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限制:
一、刑具限制很难逃走
说到古代被发配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都是在社会上犯过罪的人,可以说是危险分子。他们按律被判刑发配,也是罪有应得。既然是犯人,在管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押运过程中是有比较严格的防护措施的。
在电视剧中,可以看到,古时罪犯入狱后都要根据罪行大小,戴各种刑具。重刑犯不用说了,要还要戴枷锁和脚镣。就算是一般的轻犯,一些枷锁也是必带的。
不要小瞧这些枷锁,有的是很重的。就拿宋代枷锁来说,《宋刑统》就有对枷重量的记载:“诸枷大辟重二十五斤,流、徒二十斤,杖罪十五斤”。
看到了吧,如果囚犯身上戴着这么重的枷,戴上之后,干什么都不方便,手脚不能乱动,还要长途跋涉,那种滋味和痛苦可想而知,要想独自在半路上逃跑恐怕也是非常困难的。
二、没精力和体力
古代被发配的人,虽然说有的人体能好,长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但被捕后,经过几轮朝堂公审,中间还有各种程序,审判、指证、用刑、判刑、入狱等。最后犯人身上还要打上印记,有的是在脸上刺字,到哪里人们一看就知道是犯人。
犯人入狱后等待判决,就说在狱这一段时间,犯人就难以忍受。他们从精神上,肉体上都会受到极大摧残。因为监狱那个地方可不是正常人能待的地方。它环境恶劣,卫生差,加上生活条件不好,吃好吃饱可别想了,有口饭吃就已经不错了。
到了这里,经常挨打是小菜,不用多久,身体就会生病,精神会不济,体重就会下降,整个人就会软弱无力,无精打采。等判决下来后,被判发配的人也要马上到很远的地方去服刑。想想看,路途的遥远,不仅要翻山越岭,爬坡越河,况且身上还戴上枷锁,这时让你跑,你确定还有力气逃跑吗?
三、押送途中防范严密
在有些人的想象中,犯人在发配途中,押送的人可能会大意,防范也不严,甚至随便使几两银子就可以找个借口逃跑了。
我只能说,这是小说电视剧看多了,被忽悠了。真实的情况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公职人员玩忽职守的肯定有,但只是少数人,大多数押送人员还是遵守国家规定的,他们的职责就是确保把犯人送到他们该去的地方,否则,让犯人跑了,那他下辈子就只能自己呆监狱了。
所以,押送过程都是很规范和严格的,就拿如宋朝来说,罪犯被判流放多远,途中的押送人员的数量和身份也是有规定的。犯人人数越多,身份和级别越高,押送的人员数量也越多。
对于发配远的犯人,实行的是逐州交替法,就是整个押送过程,不是由一批押送的人员一直押送到目的地。是逐段由不同人员押送的,每到一州地,就要换一批次人员来接替押运。就这样,一段一段走完成整个发配押送过程。
这么一说,我们就明白了,在押送途中,在这么严格措施下被押送犯人想逃跑真的很难。当然,历史上也确有押送人员途中受贿,找借口放走罪犯的事件发生,但那绝对是少数。要知道,官府对于犯人押送的管理还是十分严密如果押送人不负责任造成犯人逃跑,押送人员肯定是要受到严惩的。谁也愿意拿自己的前途和身家性命来开玩笑。
四、环境不允许
也许有人感到不解,发配途中有时明明看管不严,甚至有机会可以逃走,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他们不逃呢?这不是傻子吗?
其实,这并不是他们傻,而是有这样想法的人傻。不信,我们来看看在小说《水浒传》中的这样一些有能力逃跑的人,他们大都是英雄好汉,被逼造反,如林冲、卢俊义、宋江、武松、杨志等他们在被逼上梁山之前,也都被发配到很远地方。前往流放地中,他们可没少挨打,挨骂,风餐露宿,尝尽了苦难,有时还常常面临被害死的风险。
就算是这样,这些被发配的英雄好汉,明知路途艰辛,危险重重,甚至面临生命危险也都是很听话,遵守纪律,不反抗还要如期赶到服刑地,途中也没听说他们谋求反抗和逃跑。这不能说途中没有机会,也不能说他们没有能力,但他们至始至终就不提逃跑的事。
为什么?我想,他们心眼也是想过息么逃跑的,但经过思考再三,他们打消了念头,不能跑,也不敢跑。这其中应该有三个原因让他们不能跑不敢跑。一是途中逃跑后很难活下去。先不说路途中那个遥远,就会让人生畏。而且行走的路也不平坦,可不全是大路官道。有时为赶路,还要抄近路,翻山越岭应该常有,经常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就算你趁押送人不注意跑了,身上有刑具,口袋里没银两,身子还没体力,你能跑多远?二是一路上经常走在高山密林,这里山路崎岖不平,时而还有猛兽出沒,你没吃沒喝,不饿死,就可能被野兽吃掉,能活着跑出来的机会很少。三是就算你跑掉了,也会很快被抓。你以为跑了就没人追你了?不,押送你的人可不惯着你,立马到处搜捕你,他们吃得饱饱的,也休息够了,要猎到你这个猎物应该不在话下。
再退一步讲,一时设抓住你,你又真的能逃到哪里呢?因为不久,全国各地都会有你的通缉令,进城过界你又没什么官防凭证,而且身上没钱,脸上还有罪犯刺印,很好辨认。你又能到哪里去呢?除非你自己寻死落山为寇或老死深山。否则,很快被抓住,重判。
五、为了自己和家人不能跑
还有重要一点,那就是犯罪的良心发现,任何一个朝代,对犯罪都不会纵容,必须严惩来保证社会稳定。无论是谁,犯罪了就主动认罪,接受处罚。这也很多犯人内心的想法,也促使他们认真服刑改造,早日成为正常人过正常生活。
在古代,人们犯罪的人的罪行有大有小,判得有轻有重,发配的地方有远有近。这就带来了犯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罪轻的人认为不值得冒险逃跑,因为到了发配地好好服满刑后,就可以回归社会和家庭。如果这时跑了,抓回来,官府会对逃跑的人的惩罚力度也加大,罪加一等,除了重罚外,还会多判几年,这对一些轻犯人来说就真不值当了。
而对一些重罪犯来说,虽然说他罪孽大,发配地远,刑期长,但只要规规矩矩听话,老老实实服刑,表现好了,或将来找人开开后门,使点钱,说不定还会减刑。总之,只要不是死囚犯,就会有出来的希望,但如果逃跑了,这样的机会就没有了,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更重的惩罚,甚至是丢掉性命。而且说不定自己跑了,将来还会连累家人,让他们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来,官府还会经常找他们的麻烦。
综上所述,我所说的这几个方面原因才是导致历朝历代的被发配的犯人对途中逃跑一事,只敢想一下,而绝不敢真的去逃跑,因为这样的代价真的是太高了。关于对当地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的,但我认为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