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殘者,忮也;博而窮者,訾也;清之而俞濁者,口也;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辯而不說者,爭也;直立而不見知者,勝也;廉而不見貴者,劌也;勇而不見憚者,貪也;信而不見敬者,好剸行也。此小人之所務,而君子之所不為也。
____ 荀子 《荣辱》02
恣意纵情,快意恩仇而招致灭亡的,是因为愤怒。比如一向行事谨慎点刘备,但得知二弟关羽不幸身亡后,一心想着为兄弟报仇雪恨,忘了自己不仅仅是桃园三结义的兄长,更重要的是一国之君,结果不听诸葛亮等人的极力劝谏,一意孤行,亲率大军讨伐孙吴,犯了战略性错误。在战术上完全失去周密的研究思考,暑热天气连营700里,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焚毁40营,蜀军狼奔豕突,溃不成军,刘备自己由怒而恼,由恼而羞,一病不起,病死白帝城。而且在这场夷陵之战中,同样愤怒的张飞也把小命搭了进去。
明察秋毫,用显微镜看人,鸡蛋里挑骨头,成为不顾道义的狠毒小人,这是嫉妒造成的。一个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专门喜欢挑别人身上的毛病,是非常可怕的。
博学却处境困厄的,是因为肆意诋毁别人。一个学识庞杂的人,如果没有底线,没有红线,心中没有道义这把尺子先量一量,口若悬河,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很容易以偏概全,中伤他人。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复旦大学退学生袁涛因学生食堂筷子质量问题,在微博发文维护学生的权益,成为学生中的英雄,可是他后来又因其他事发了一篇《薄学而渎职的复旦》,转眼成为复旦师生的公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是论语里的句子,现在袁涛妙笔生花,改成“薄学而渎职”,无疑对复旦的老师和复旦的学生、校友都是一种冒犯,毫无疑问,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就是一种没有底线的诋毁。
希望自证清雅高尚,反而越来越显得庸俗卑劣的,是因为言语不当造成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光凭言语解释说没有用的,好多时候都是百口莫辩,越说越不清楚。日本著名禅师白隐大师被村民冤枉时毫不申辩,还主动为别人抚养私生子,多少年以后终于水落石出。
以利益引诱或收买他人,朋友只会越来越少,这是交友之道出了问题。雄辩而导致大家不开心,是因为争强好胜造成的。为人正直而知音难觅,是因为太要显示自己的高尚了,显得别人都很庸俗似的。方正清廉而不被人尊重,那是因为对人太刻薄,轻易伤害他人。责己严,同时还要对人宽,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应该向自己看齐。敢作敢为,一往无前,却没有威严,不能令人敬畏,那是因为太贪婪了。那些能人贪官大抵都是这个德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诚实守信,别人却并不尊重自己,那是因为太独断专行了。取信于人是双方之间的事,但很多人,自尊心很强,不容别人怀疑自己的诚信,认为别人相信自己说理所当然的,所以遇事不沟通,喜欢独断专行。其实一个人的品德,必须得到他人的认可,光自己认为是没有用的。
这些都是小人的做法,真正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一个人的荣辱既决定于自己,又不决定于自己。荀子提到的“亡、残、穷、浊、瘠”属于“辱”的范畴,行为不当必然自取其辱。“悦、知、贵、惮、敬”则属于“荣”的范畴,不是你自认为本领高强或者品德高尚,荣光就必然应该垂青于你。因为所有的个人优点只有服务于社会,有功于他人,才是有价值的,君子必须懂得因时因地因人而改变,而不只是为了珍惜自己的羽毛,就可以伤害他人。你的羽毛再漂亮与人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