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见长
本随笔前几十篇向大家介绍的故事都是我从小到老经厉的真实写照。总结起来我这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干土木工程。如果按劳动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如果按照职业类别可以分为工人和教师;如果按管理形态来看开始十年是纯粹被人管阶段,第二个十年是一会儿管别人,一会儿被人管,几起几落的动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管理别人(学生);第四阶段是管理整个工程的技术(总监理工程师)和行政管理(信阳师范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施工教研室主任。)也可以说前三十年是知识积累阶段,后三十年是知识运用阶段。
从1960年到1980年是实践(应知应会)知识的积累,1980年后是理论知识的积累。理论知识又分为技能知识、中专、大专和本科知识。
我在本篇“教学见长”里要讲,我当技工学校教师后的内容。 第一年没有教材,我只讲怎样砌砖墙和勾缝抹灰。並且按照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级工(当时提法应该是四级工)的应知应会自编讲义去讲。
第二年,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砌瓦抹灰工工艺学》。当我买到这本书的时候,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内的长椅上,从头到尾看了两个多小时,发现这部教材内容非常丰富,知识系统性很强。我立马到邮局向学校校长发了封请示购买的电报(那时候没有手机,家庭坐机亦没普遍安装,电报是最快的信息传递方式,但要到当地邮政局窗口填写电报稿。发报、收报、抄报、邮递员投递等过程,最快也要四个小时。)
我在这本教材里知道,教学生砌墙不光教怎样选砖(在手中转动砖块挑选好看的条面或顶面),怎样舖灰,怎样用眼观察墙的垂直度(六层楼房的墙高一般在18米左右,垂直度应该达到正负零,允许偏差不超过20 mm。)怎样清扫砖面和勾缝,还应该教会怎样使用水泥砂浆(即掌握水泥的初凝、终凝时间。)教学生砌筑平镟(拱)。还要让学生自己会搭设安全的脚手架等。
在送走两届技校毕业生后,我认真钻研了五大品种水泥的特性,成果是在全国杂志《建筑知识》上发表了题为“不同的水泥能混合使用吗?”的论文。
没有工艺学的教学就没有论文的产生。
1984年开始教“中专”。(建设部办远距离教育的初心是把学校按照“中专”向教育部备案,教材按照“大专”程度编制、教学,毕业后发专科证书。谁知道四年后教育部不承认口头承诺。但全国这批学生,在建设系统都扛起了大梁!)这时候的我已经有九年的设计成果了。当拿到《工程制图》这本教材后,发现教材大部分内容都是“画法几何”。只好采取现学现卖的方式,边备课边急用先学,在沒有正式讲授的一个多月里做完了全本习题集里的习题,没想到的是习题集中还有几道本科程度的题目。虽说给我备课带来了难度,但对我知识的积累起到了上升趋势的作用。
画法几何引进了一个假设,是投影的光线是相互平行且垂直于三个投影面。在投影面上就可得到与实物完全相等的“像”即投影,也就是建筑物的像片,在三个投影面上(即平面图、正立面图、侧立面图)推论出“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九字原理。用它可以检查图纸的正确性,为实际操作工程“图纸会审”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的理性升华对教学又起到互相推动作用。在工地上与人交流时,我练就了熟练投手绘图的基本功。在讲课时,从来不用园规和三角板在黑板上制图,这就提高了教课的速度。在不限制学生听课的管理中,我的教室里总是挤满了听课的学生。
在讲“建筑工程测量”课时,原以为我在工地当了十年工长和技术员的工作,讲工程测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打开教材发现前六章是水平仪、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仪器内部构造就是知识完整性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好是我的短板。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内部构造剖面图给我补充了很多营养成分。特别是采用了大专教材,多了一章测量成果误差计算及平均值的概念。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检查仪器的误差,让测量的值接进真值。也就是说测量次数越多,其算术平均值就是真值。
用已所学,指导生产过程。
大学教材《房屋建筑学》在中专教材系列里叫《房屋构造》。它们的差别是前者多了建筑史和人体尺寸与建筑尺度的关系,以及细部构造与自然界的关系。例如窗台,在构建上有凸出墙面60mm和与墙面相平之分。那一种方式好呢?凸出的好,一是它墙加了墙面的横线条产生的美感;二是凸出墙面的下部,增加了一个构造抹灰,它叫做滴水槽。它是能够防止雨水冲刷窗台上的灰尘,对墙面产生的污染。
中专有科目叫《建筑力学》。它的内容包含了本科教材《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部教材中浅显实用的部分。也可以说,中专生是会用和怎么用,大专及以上版本是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还有一个科目,本科教材叫《建筑施工》,它包括了中专教材的《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和《建筑施工技术》。可是《建筑施工》中的组织和管理的方法是世界建筑业里先进技术“网络设计”法;而后者是“横道图”法。
像上述的例子枚不胜数,我就不再一一的赘述了。
总之,我的知识积累是教技校四年,中专四年,大专八年,然后教本科十二年的沉淀。按照履历表上应该累计教令26年,而实际上教令应该28年,因为退休后返聘了两年。在2008年才彻底结束了三尺讲台的生活。
要按照发正常工资的单位来计算,1 980年到1992年在信阳地区建筑技工学校。从1992年到2006年退休,在信阳师范大学(2023年6月6日由学院更名为信阳师范大学)土本工程学院。
中专教学是1984年开始到1988年止,大专是在1989年给信阳电视大学,代了两门专业课开始,到1997年信阳师范学院房屋建筑学专业招生由专科升为本科为止。以后都是本科教学了。
我讲授的科目多的原因是我在工地实际操作的时间长,並且工种和技术类别不同拓宽了知识面。泥工期间干过干打壘(土板墙)、草瓦房和旧房危房维修(在信阳市房管局工程队),干过近两年的防水工(当地叫沥青工)。当过工长、吊装工作的技术员;业余时间做工程设计近二十年,大型工程的技术顾问和予决算的审查工作等业务。
实践出真知,並且牢记得不会忘怀。
在众多的领域滚打摸爬过程中另一个的收获是结交了很多教师朋友和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人脉为我进入信阳师范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部远距离教育中心举办刋授大学,河南省建设厅成立了河南分校.信阳地区建设局成立了信阳辅导站。站长由原来技校的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李国斌同志担任。
李校长在六十年代当过地建一公司的支部书记,对我们俩口子的为人很了觧,帮我们顺利的生了第三胎,也是唯一的一个儿子。
李国斌支书怕我年轻气胜,把握不住社会上的“革命浪潮”的潮流。把我调到远离城市喧嚣的工地——信阳杜河铜矿,领着一群平常喜欢捣蛋的捣蛋鬼,干选铜矿粉的选矿厂工程。山区的生活较苦,但那里没有派别,没有派性间的斗争,更没有打、砸、抢事件的发生。让我平安地渡过了一个近三年的“非常时期”。
信阳地区建筑技校成立前期,我是由李奎生提意,李支书亲自找我谈话,把我推进建筑技校,从一个普通泥工提升到人民教师的行列。
李国斌是我的恩人也是我的长辈。李奎生同样是我的恩人也是我的兄长,同时也是我的伯乐。
李校长派我管理刋大的教学时,虽然我没有做过教学管理工作,但我毫不推迟的承诺下来。
八十年代初期找个中专的代课老师真不容易在刋大培训机构的上班人员只几个人,会计兼出纳,班主任兼保管,教务主任兼专业课教师(我)。
我的第一个目标是信阳市教师进修学院。这里只找到两位教师,一位数学老师一位物理老师。数学老师教中专数学(主要内容是求极限和微积分)还是得心应手;而物理老师教靜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内容备课量就大了。但他坚持完成了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
第二个专业老师的单位就是各设计院。我在信阳师范学院设计室请到两个画法几何老师,在信阳市(现浉河区)设计院找到钢筋砼结构老师和结构力学老师;在地区水利设计院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可设计任务重,无时间来教学。
在陸军学院找到了一个教钢结构的女老师,人很漂亮字写得不错,语言表达能力强,可惜的是她考上武汉大学的钢结构研究生,教了一半的内容就自动辞职了。
在电业局设计院求得一个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强的老师,叫徐农,年龄长我几岁。课也准备好了,我按照他给的时间把课程表也安排就绪,因单位安排出差就把课程甩给我了。
在最后两个学期,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系里成立了房屋建筑学教研室,这里面的专业老师成了我聘请的对象。
我本身想获得大专文聘,参加了招生考试並被录取,成为一个三重身份的人。为全辅导站安排教学工作和到郑州汇报工作时,我是“ 教务主任"。当我手持教鞭站在三尺讲台上,在黑板上为学生们推论时,我是“专业教师”。当期末省建设厅(河南分校)派人在全国统一时间考试时,我只能老老实实的拿着准考证,坐在贴有我的考号的座位上,静静的填写试卷上的答案,这时候我就是一名“参加考试的学生”。在这个特殊的四年半岁月里,和这届“学生、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一百五十余人的益师良友。这届学生分布在全信阳地区各县市的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大部分人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在毕业后的前十年里,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去各县,每到一地都受到十几人对我的热情款待。
在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系“房屋建筑学专业缺教师的关键时刻,我被信阳地建总公司的周书林总经理推荐出来。
一个雪后晴郎的日子,地上的冰冻得很结实,太阳把冰照得亮堂堂的,冰一点也没有容化。房建专业的教学秘书等俩人在技工学校教师办公院里问到我。我给他俩倒了两杯白开水,让他们暖暖手。
秘书从黑色牛皮包里拿出一本《工程测量》教材,打开翻到第八章,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问我可以教吗?
我从第八章翻了翻教材后面的七章内容,基本上是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地现场的施工放线;各墙体向上引伸垂直度的测量和各层楼面的放线;墙面误差测量等。我把教材合上说,这些内容都是我在工地上每天都会做的重复劳动,十几年了,牢牢记在大脑里。
俩位老师高兴地同我握着我的手问,明天上午可以上课吗?我答应了。
第二天我提前二十分钟到了信阳师范的南门。教学秘书同时到了予定的会面地点。我俩向东山头的教室走去,他问我,你哪个学校毕业的,“信阳市二中,初中毕业。”他又问,听说你有讲师证?“有,破格晋升。”“那你自己给学生介绍 你是讲师,别的就不讲了。”
我进教室走向讲台,直奔主题讲怎样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绘制 "。 什么乱七八糟的讲师教授我一概不提及,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形图上的测量内容,“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错落情况用等高线表示;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房屋树木用平面图及尺寸绘制。”咱们班具体操作方法是,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组,每组五个学生,领一套经緯仪、一套水平仪、-个三角形比例尺。学生先在教室里熟悉仪器上几个螺丝的用途,掌握仪器的使用过程和方法。我要求第二次上课时,每个学生依次进行操作考核,防止女孩子躲在角落里不亲自去操作而蒙混过关。並且把仪器掌握的熟练程度按40%计入测量科目的总成绩。全部过关后,待天晴无雨的条件下,对师范学院现有校本部的地形地貌进行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绘制。激发了全班同学学习测量科目的积极性。
后来才知道,房建教研室找的第一位《工程测量》教师,是驻信阳某地质勘查单位的硕士生。因为没有房屋建筑基本知识,不敢讲授教材后八章的内容。才想找一个能够胜任全本教学任务的教师。我当了个拾破烂的教师。
我按实践教学的方法,用两节课的学时(不含学生课外练习和我的指导及测评时间)完成了前六章的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对测量课目的学习兴趣。最后完成了信阳师院新的地形图。这张图悬掛在校庆二十周年展厅进门最显眼的位置。
这幅地形图给房建学生在学院内部提高了知名度,也给我的教学能力在房屋建筑教研里及师院教务处里得到了认可。同时我完成了一本《工程测量实验操作手册》的初稿。
信阳地区建设局定额管理站要对全地区的在职预算员进行全河南省统考前的培训,教室选在信阳师院的大礼堂,教师就我一个人。因为站长知道,刋大的《建筑工程定额与予算》是我教的。我按照全省统考大纲编写了几套模拟试卷,又对考试大纲进行了解析。统考过后,站长得到的反馈信息显示,全地区参考的予算员对我的押题能力都很滿意。
晩上定额站站长宴请我时,请来了师院教务处的处长做为陪客。饭局中闲聊,处长透露了他和地建公司总经理是高中同学关系。处长还对我教《工程测量》课目的学生滿意度进行了表揚,特别是他的假设给我一个天大的惊喜。
他说,如果师范学院成立房屋建筑工程系,你能来做一个专业教师吗?我笑着回答说:“可以考虑考虑。”在我的大脑里只有只要能让我教学,什么地方都可以。什么事业单位、什么企业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社会地位有什么高低,当时我的认知是个零。
我模棱两可的回答,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进入师范大学的道路鋪平坦了。可正式进入的过程是曲折离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