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看书是有选择性的,怎么选还要看你的现状。例如你现在要考律师证,就要看有关法律的书,总不能花大量的时间看绘画书本。又例如你要考研,就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英语,而不是去看小说,书读得再多也不对口,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对于提高德行与修养就需要看古代的圣贤之书。
训言说:圣贤之书所记载的,都是天地、古今、万事万物的道理,能够通过这些书懂得一些道理,那么这些道理则会有实用价值。由一个细微道理,可以包括天地四方无限的广大;从一天短暂的时间,可以了解千百年历史长河的永恒。世上的读书之人出生于百代之后,而要想知道百代之前的事情;居住在一间狭窄的小屋里,而要想熟悉天下的道理,没有书如何能够做到呢?天下的书籍,五经之外,比如传记、史书,诸子百家,上达于天,下至于地,中间人与事物等,原本事事具备,没有一个道理不包括。学习的人如果真能事事都向书中寻求答案,就可以通晓三才,同时兼掌握万事万物所蕴含的道理。虽然读书并不以多为贵,而是以精为贵,但学习也必须由广博而达到简约,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精而且简约,同时融会贯通多与博,聚合其大以至于穷尽无余,汇集其全为今后的运用做准备,圣贤所要弘扬的道理,难道还会有别的吗?
训言说:古代圣人所说的言语就是经,所做的事就是史。翻开书卷来读就会对自身大有益处。你们平时诵读和教育自己的子弟,只能以经史典籍为主要内容。吟诗作赋虽然是文人的事情,但如能熟读经史,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做到。 幼儿启蒙时期,千万不要让他们看小说。小说中所写之事,都是敷演而成的,很难有实在的地方,以至于使人读了之后,竟然信以为真。而有些不成器的子弟,竟然效法小说中的人物去行事。他们哪里知道写小说者以譬喻来指斥、影射社会的真正用心啊!这都是教育子弟的重要方法。你们一定要牢记这些。
古代所谓的圣贤之人,大都德行高尚、学识渊博。因而他们所著的书,包含了天地之间、古今万物的深刻道理。
而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德行与修养,读圣贤书可以说是一条最重要的途径。康熙对于圣贤之书的重视,为后人立身明道指明了道路。
我们当今的社会实践也证明,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了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品位和人生,其道德水准和涵养能达到一个什么层次。也就是说,不是什么书都可以读,好的书会给人好的熏陶和滋养,而那些离经叛道的书反而会使人误入歧途。所以,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圣贤之书永远不会过时,依然可以为我们所用。
今就到此,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