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九型人格”的态度,始终和面对算命、解梦、星相、血型、星座等差不多,因为我十分清楚那些东西可以娱乐、可以商业,但不会进入主流心理学——即使它们的信度尚可,但效度却是经不起检验的!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人”不要去“评价”别人,但却需要具备对各色人等进行“评估”的意识,和对来访者进行“评估”的能力。这种评估也被称之为“心理测量”或“心理测验”。
一般而言,心理测验分四类:(1)智力测验,如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联合瑞文测验(CRT)、中国比内测验;(2)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3)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如90项症状清单(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4)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如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
我认为一个咨询师应该熟悉以上四类共计12种心理测验的适用范围和结果解释,也就是说得知道在需要运用心理测验这一工具时,能够把这一工具用到合适的人身上,而且在拿到(别人所做的)测验结果时能够自己清楚并跟被测对象说清楚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至于具体施测步骤、测验计分、注意事项等等,最好努力让自己多了解一些但不一定非得掌握。这有点像一个医生面对医院内的物理检查或化学检验,尽管自己不一定会实际操作,但必须得知道什么时候给什么人开具检查单,还得对诸如B超结果或化验报告看得懂、说得清。
平常我们说对一个人进行评估主要是指评估这个人的“人格”,当然也不可能是严格的人格测验。昨天有位朋友给我炫耀她刚学会的“九型人格”并对我分析一番,我饶有兴趣地听着、积极热情地回应着,但内心中却十分清楚这只是出于礼貌而不是认可。我对“九型人格”的态度,始终和面对算命、解梦、星相、血型、星座等时差不多,因为我十分清楚那些东西可以娱乐、可以商业,但不会进入主流心理学——即使它们的信度(reliablitity)尚可,但效度(validity)却是经不起检验的!
人格(personality)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具体而言它指的是一种持久模式,每个人都是以此模式来感知、感受、思考自我和环境,并与之相联系。比如我们说某位朋友“性格很开朗”,所指的就是他的人格——性格是人格的组成部分。再具体地说,“很开朗”是说他的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s),它是人格的突出方面,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相对一致性。
心理学的人格理论有很多种,众所周知的有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即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荣格的人格结构类型理论即内向-外向人格类型理论,以及关于人格特质的各种理论等。当前的主导理论之一叫“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该理论认为,任何个体的人格都是由5个因素或5种人格特质组成,即所谓的“大五”(big 5),如果把这五个特质——开放性(Openness)、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外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神经质(Neuroticism)或情绪稳定性的英文字头连在一起就是OCEAN,即“海洋”,因此又被称为“人格海洋”。
像我所学习过的所有理论一样,自从头脑中有了“人格海洋”这个理论架构,就相当于戴上了一副“海洋镜”(OCEAN Glasses),透过它并借助于策略性提问,我会清晰地看到一个人的开放性(O)即想象、审美、感受、行动、想法、价值观,责任心(C)即能力、秩序、尽职、成就、自律、慎重,外倾性(E)即热情、合群、果断、活跃、寻求刺激、积极情绪,宜人性(A)即信任、直率、利他、服从、谦逊、和善,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即焦虑、敌意、愤怒、抑郁、自我意识、冲动、脆弱。这像极了“庖丁解牛”,当我将它当作一个“看人”的技术而在反复练习且熟练掌握之后,真的有种“未尝见全牛也”的感慨。而待我有意识地以此观察(解剖)过一些人尤其是自己之后,再看到当年曾以为是废话的“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突然觉得它说的是那样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因此,我想说:戴上这副眼镜从五个维度看人,要比采用九型人格更为科学!